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首战之年,贫困山村风生水起,脱贫成绩喜人。但当前减贫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从现在到2020年底,还有不到5年时间,从现在起,我国平均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人民网11月15日)
何为“攻坚”,即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如果再加上考核不合实际、不科学,那么必然浮现大量的面子工程、“造盆景”式扶贫,这就与“精准扶贫”的初衷南辕北辙了。有些地方,只注重打造交通便利,容易出成绩的示范点;有些地方,帮扶贫困户只注重“一过性”的产业扶持,没有制定持续性的帮扶举措;有的地方,只注重表面宣传,让群众在上级领导面前好说话、说好话。这样的扶贫,或许能应付得了上面的检查,但绝对不能真正的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绝对赢不来群众的“好口碑”,更有甚者,将遭到群众的抨击和唾弃。
一个地方的脱贫工作开展的好不好,号没号准贫困户的“穷脉”是关键,对症下药方能有“好疗效”,这是开展好扶贫工作的首要条件。能不能出“良方”,有没有深入了解致贫原因,有没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举措,有没有持续关注脱贫状态,有没有有效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准了病根,用对了药,才能祛除“穷根”,而敷衍式的“假帮扶”只会让群众觉得政府是在作秀,起到反作用。
诚然,要在短短五年内全面实现小康,各级党委政府的压力实在是大,但是,为了省事,为了政绩而不顾百姓的需求,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只有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真正为百姓解决根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联动、整体发力。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沙坪街12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