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麻雀学校超编缺人”是“机械核编”惹的祸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8 录入:16 ]

每当一位教师因事外出,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高山镇洞子沟村小学就得有一门课暂时停掉。两年前从江苏来这里支教的赵蕾发现,“没有支教老师的话,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根本无法运行”。学校里还有一位老师兼任会计,偶尔也会因事无法上课。“一旦缺一个教师,就要停某门课”并不是罕有的情形。(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自从走上讲台,三十多年来,一直呆在乡村学校,也曾在“麻雀学校”(偏僻村小)呆过数年,深知“麻雀学校”教师的生活环境差,教学任务重:那时,学校四个班,六个教师,小一小二教师语数包班,一个星期二十七节课,音乐、体育、美术由另外的老师担;小三小四由余下的三位教师分担,每人二十来节课,校长稍微少些。如此紧束的编制,每个人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只要有一人生病或有要事,便是全校教师的整天的满课。因此,这类学校的老师常自嘲说:“我们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一人生病,全校紧张,两人生病,全校停摆,三人生病全校瘫痪……”由是,一般教师对这种“麻雀学校”畏而远之,学区领导只得千方百计动员当地教师留下,为家乡学校效力,实在留不住,只得在当地招代课教师顶岗。

然而,按2001年国务厅《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规定,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是1:23。笔者所呆的“麻雀学校”仅60来名学生(每个班十五位左右的学生),学校教师编制还不到四个,学校的六名教师可以说是超编50%。如此严重的比例,要是放在一般学生比较充裕的学校,那肯定是不行的;倘若是城市学校那种超大班额(每班八九十人)常见的学校,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教育资源了——这也就是“麻雀学校超编缺人”的常态,更是全国各地“麻雀学校”生存的困境。其实,生源在六十人左右的学校还不最小的“麻雀”,据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在介绍,在甘肃省,2015年10名学生及以下的学校有3100余所,而100人以下的有9104所。湖南省湘西保靖县水田河镇,共有17个教学点,其中1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4个。随着农村生源连年缩水,将会催生更多的 “麻雀学校”,然而,为了解决农村娃上学问题,“麻雀学校”又必须得保留下去的。那么,这种教师严重超编、却又严重缺人的状态也会继续演绎下去。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短期办法是各地教育部门、镇中心学校要提倡 “联校走教”制度,通过音体美专业教师的“走教”,激发“麻雀学校”新的活力;长远目标是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因地制宜地为各地“麻雀学校”增加编制,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推行寄宿制改革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