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互联网+”成为脱贫有力抓手,更得走心

[ 作者:方柚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9 录入:实习编辑 ]

(2016-11-4)新华网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更好发展的重要抓手。早在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重在精准”的精准扶贫方针,要求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瞄准最需要的贫困群体,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和资源偏离。“互联网+”就有效的发挥了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资源向困难群众汇集,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众所周知,今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战时不我与,在这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的大前提下,如何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发展有助于建立扶贫信息服务体系,让精准扶贫步入信息化轨道。当然这首要的要求便在于要走心,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识别贫困户。通过扶贫对象识别、致贫原因分析、贫困情况整理、脱贫计划制订以及脱贫实施跟踪等,确定精准扶贫户。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和完善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是,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进行专业化管理。将政策、资金落实到每一位真正的贫困户,让贫困户通过扶贫工作不仅能站起来,更能走得远。最后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政府要有效有力作为,不仅要行在扶贫,更要心在扶贫。对大多数困难群众而言,有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贫困户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当地政府要依托现有产业,号召广大贫困户了解“网络扶贫”,善于搭乘互联网快车,帮助其增收致富。

一、对于有产业优势的贫困户。要帮助其上网销售,通过网络主题培训,推动贫困群众有效了解“互联网+”这一网络扶贫有力抓手,激发贫困群众通过网络实现增收的兴趣。通过互联网思维谋划产业主攻方向与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贫困地区农畜特色产业等上网变现。

二、对于就业困难的贫困户。目前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可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将线下生产消费与远程线上服务结合起来。贫困群众可以按照线上要求进行劳动,为线上提供服务,推动远程就业,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

三、通过“互联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包容性,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升级,挖掘贫困地区潜在价值,开创地区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新局面。

要用好“互联网+”这一网络扶贫有力抓手,更重要在于走心,心实实在在地扶贫,行动上也要时刻紧跟,以互联网信息平台推动政府政务公开,通过网络宣传及时有效的政策信息,还得加强扶贫工作的思想教育,脱贫绝非一己之力即可完成,要靠党和国家、政府、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漩坪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