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切忌急于求成

[ 作者:方柚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7 录入:实习编辑 ]

(2016-11-4 人民网)众所周知,今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精准扶贫”是“十三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在扶贫领域上,目的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总目标。在这时间紧,任务重的大前提下,有地方为了尽早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出现了“拔苗助长”的情况。据媒体报道,云南永胜县为加快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发文向146个扶贫“挂包帮”单位筹资1451万元,向全县干部职工筹资约1180万元。其中,干部职工捐扶贫款最高达到5000元,最低的也有1000元。

脱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绝非仅靠一己之力即可完成,需要国家各项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位支撑,需要靠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才可完成。所谓“长城非一日之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为了早日脱贫摘帽,光就扶贫募捐是远远不够完成这重大任务的,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尽管是出于善心,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募捐扶贫,但无论是发挥干部积极性,还是调动社会扶贫合力,都应循规守法,结合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制定方案。这是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担当。就永胜摊派扶贫捐赠任务的做法看,显然超出了合法、合情、合理的范畴,脱离了国家脱贫政策实际,根据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果存在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的情形,应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严重者还将受到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在这时间紧,任务重的大前提下,一定要理性地看待精准扶贫任务,切忌急于求成,切忌“数字化脱贫”。想要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上取得实效,首先是要坚持国家和党的领导。要在国家政策及制度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不能脱离国家政策制度及要求,在法律法规制度前提下,结合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制定脱贫方案,切记合法、合情、合理。其次要教育扶贫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一名干部,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是根本要求,不仅要行在扶贫,更要心在扶贫。要加强对扶贫干部、扶贫干部进行主题教育,什么是扶贫?为什么扶贫?怎样扶贫?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强化纪律培训,强化“三严三实”贯彻落实。最后,制定执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层层压实责任。需要党委统揽全局,政府协调相关部门齐监管,纪委部门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可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监督,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分秒必争,一定要在中央要求和国家政策前提下,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适宜的扶贫制度和政策,通过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促使扶贫干部端正作风,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踏踏实实地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的总目标。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漩坪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