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狠刹脱贫攻坚形式主义之风!

[ 作者:李浩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2 录入:16 ]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新华网)

当前,一些地方还没有切实落实《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要求,在工作开展中存在产业扶贫盲目跟风、随意扩大政策享受范围、排查摸底不精准、驻村干部管理松散等走形式的问题,不但拖累了工作进度,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收效也不显著。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群众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贯彻十三五规划“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脱贫攻坚是举国上下未来五年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仗着实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

首先要压实责任,确保帮扶落地见效。各级扶贫系统和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帮扶干部要切实履行好帮扶责任,经常深入联系贫困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帮扶对象家庭情况、生产能力、致贫原因等因素,认真对照中央和各级出台的扶贫政策、脱贫项目,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找资金、定项目,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一套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加强对于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检查、督促与评比,将脱贫成效与帮扶干部奖惩挂钩,对帮扶工作开展不力的干部要严肃问责,确保帮扶责任落到实处。

其次要深入排查,确保识别更加准确。各级扶贫系统和帮扶干部要对照年度目标和脱贫标准仔细梳理存在的不足,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当地脱贫人口的真实底数,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存在困难、发展意愿等情况,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要认真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资料,特别对识别对象、识别程序、脱贫规划、帮扶台帐等环节的资料要再次清理,杜绝错漏,并分门别类、规范整理。

扶贫路上坎坷多、困难多,各级扶贫系统和帮扶干部要振奋精神、趁势而上,力戒形式主义,力求工作做实做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