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好家风”谱写小康路上的绚丽诗章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2 录入:16 ]

近日,(四川)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现场交流会在泸州举行,泸县、自贡、内江作为家风建设典型,做交流发言。泸县通过“一馆二园三堂四礼五法”建设,自贡运用“古今结合”、“讲演融合”等,内江则以“幸福家庭”为引领,让家风浸润城市乡野,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挖掘我省优秀家规家训,扎实推进家规家风建设落地生根。(中国文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倡廉的进一步深入,家风建设成了热门话题,湖南、江苏、上海等地都掀起了传家训、树家风的热潮。四川,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把美丽四川的建设和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省常态性地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此次在泸州举行得现场交流会,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用家风、家规助推“全面小康”的深入探讨。

说起“家规家风”,那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规家训的盛行,当数明清时期。明朝的《朱子家训》更是家喻户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可以说成了千古名句。记得在笔者本家的家训中,也有诸如“早起三朝当一工,休要睡到天已明。若是一家都起早,何愁家道不兴隆”之类的通俗易懂,充满正能量的训词。这些古人总结的生活、为人、处事之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解读。

特别是当今的党员干部,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关键少数”,要从思想到行动都成为表率,除了自身的严格要求外,良好的家风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风不正,党风、政风、民风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前几年负面影响较大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家风的重要。在一些学校里,领导、老师们一谈起“高干子弟”,都一脸的无奈,一句话,就是“不好管”。这,与干部应有的修养,干部家庭应有的家风完全是相悖的。

我们再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周恩来,都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特别是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完全是加强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其中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更是抓住了领导干部的“家人”们最不放在心上,又最容易违反的“规矩”,给自己,更是更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在近年落马的干部中,由于家风不正而“出事”者比例不小,因此“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成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年落马的“老虎”“苍蝇”来看,有几人与家风没有关系?家风不正,就常常“后院起火”;家教不严,就往往“祸起萧墙”。作为党员干部,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既是家风建设的需要,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奉贤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好家风”培育工作研讨会,适时将好家风的传承提到时代的高度,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川泸州作为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现场交流会的东道主,在家风建设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泸县通过“一馆二园三堂四礼五法”建设,自贡运用“古今结合”、“讲演融合”等,内江则以“幸福家庭”为引领……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从具体内容看,泸州市的此项活动渗透到了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给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创业难,守业亦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延安五老”之一的四川老将吴玉章先生的家训对联,也我我们树起了良好家风的标杆。“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绚丽的诗章!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