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死人领钱”是“无效管理”滋生出的怪胎

[ 作者:贤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录入:16 ]

近期,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联合相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套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问题。竹溪县兵营镇四条沟村村民们反映,一些已经死亡多年和早已外迁的人,名字居然出现在了政府网站的公示名单里。对照政府部门公布的一份兵营镇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公示明细表,一位徐姓村民称:“稍微看了一下,就有110多个存在问题。”今年4月至8月,湖北省纪委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组织全省114个县、市、区运用大数据对2014年至2015年退耕还林等多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共查实涉及违规资金6.02亿元。(10月23日,新华网)

“死人领钱”是一个笑话,是一个诠释管理人员办事认真程度的真实笑话。在我们的公共事务管理中,诸如案件中这类“死人领钱”现象在全国各地不在少数,可以说这个案例只是类似案件的冰山一角。为何出现“死人领钱”这一怪胎?仔细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种现象接二连三出现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管理,在于管理者的认真程度,在于管理者是不是把管理监督当着一回事。

“死人领钱”是无效管理滋生出的怪胎。“死人领钱”之所以出现,之所以在众多公共事务中如同洪水一般泛滥,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管制度,没有将已经形成的制度付诸于实施,没有将这种管理形成一种可供监管的公共链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现象的发生,都是管理者将法律、制度放在一边,把人情世故摆在第一。导致这种现象的蔓延,除了特殊的社会背景,还与我们每一位公民淡漠的法纪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死人领钱”之所以泛滥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形成一系列的追责链条。“死人领钱”的原因很多,诸如“工作失误”、“朋友关系”、“领导招呼”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与我们没有形成一种追责链条有着直接的关系。假如我们将此事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与管理者的职务升迁挂钩,与想要办理此事人的公众信誉度挂钩,甚至将这些挂钩的方面放在公众平台上晾晒,我认为远比在公示栏里“做做样式”的挂钩好上千倍万倍。

总之,一切丑陋的社会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都与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社会监督有着直接的关系。“公示栏”是一种公示平台,但不是在里面公示的都能真正见得阳光,有时,它只是为了应付上面要求的一种手段。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县金孔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