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廉政关”缘何卡住“专家院长”?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录入:16 ]

有着“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特聘专家、海南省市招投标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等一系列荣誉光环的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张世有贪念一动、底线失守,从“专家院长”堕落为一名“阶下囚”。(法制日报10月18日)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出自《资治通鉴》,其大意可以简略的概括为:无才无德——废品;有德无才——次品;有才无德——危险品;有德有才——正品。而稍加梳理张世有的一系列荣誉光环“官运亨通、专家院长、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招投标专家、安全生产协会特聘专家、‘515’人才工程人选”等等如是,不难看出,张世有便是有才无德——危险品。一位响当当的“专家院长”却通过不了“廉政关”,最终倒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引荐项目、人事安排等方面,多次收受他人贿赂;虚开发票贪污公款等”没有守住权力底线的“漩涡”之下。

可以说,能力成就了他的权力,权力成就了他的事业,但权力也毁了他荣誉光环。从参加工作到历任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处副处长、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造价咨询处处长、院长助理;再到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法定代表人、代理副院长、院长。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价值观偏移之下,只要工作努力、做出成绩,升职提拔无可厚非,但在他的领导下,职工想要升职,还得学会另一项技能:送钱。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奇葩用人?又是什么让其目中无“纪”认为无人能够监督约束他,以至于不惜采取虚开发票报账、虚开发票冲抵账款的方式侵吞公款?又是谁让其提拔干部收百万礼金,成了老鼠钻牛角——没有出路“专家院长”?

客观而言,专家型干部有学问,如果再加上善研究、勤思考、守廉洁,无疑是社会之福。然笔者查阅有关“专家型贪腐”“学者型贪官”者的案例还真是不在少。什么挪用财政部1亿元专款的李达昌,什么蓝田股份造假的孙鹤龄,什么身为教授、两次中科院院士候选人的张曙光贪腐等。其实他们同张世有一样,皆没有通过“廉政关”这道坎。究其贪腐近十年没有被查出的原因,监督和监管缺失、管理松懈、查处不力等制度漏洞,培养了他钻“空子”的本领,让权钱交易在黑暗中滋长;再者不排除一系列荣誉光环的“庇佑”,让其有恃无恐,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就如同七年间收受高某某、赵某、申某某等18人共计105万元一样,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一而再再而三重复下去。为此,“专家院长”被“廉政关”卡住,与监管之殇下的“推波助澜”脱不了干系。

当诱惑足够大时,没有他律的自律便有失守的危险。因为发生腐败的原因固然来自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具有“想腐败”的思想动机;加上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使领导干部存在“能腐败”的客观条件;再者对腐败行为没能及时发现、严厉惩处,从而诱发“敢腐败”的侥幸心理。如:认为已经无人能够监督约束自己,不惜采取虚开发票报账、虚开发票冲抵账款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例证。看来对于贪腐者而言,必须有法律等强有力的外在约束存在,才能让有贪念者,没有机会伸出自己的贪婪之手。

一言以蔽之。纵观“专家院长”被“廉政关”卡住,再次给监督部门以警醒。不管何种类型的领导干部,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其可能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利益丰厚、容易打法律法规“擦边球”的部门,不要过于轻信他们的学识,也不要轻信他们头上光环,都必须加强监督,将其权力关进笼子里,当内心有所敬畏,也就能固本清源谨言慎行。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