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脱贫志,选优任能尽皆思

[ 作者:田中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2 录入:7 ]

“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响亮提出向贫困发起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来自2016-10-11,新华社)

脱贫攻坚,天字号工程,无人忽视,没人敢无视。贫困村因为贫困户较多,“拉低”本村经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成为贫困村。而贫困户较多则是因为交通不便,经济来往不便;也因为没有优势产业,无法带动发展;还因为其本身“朋友圈”,无法依靠自己创先争优。因此,为解决贫困村这一短板,国家政策提出由县级选派优秀干部“入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带动脱贫工作。

然而,在个别地区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时,有人认为这是政绩,是给履历“添彩”,只“挂名”不“求实”;有人认为这是苦差,毕竟是到条件艰苦地区;有人认为这是闲差,于是就让退休“夕阳”去任职。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造福千家万户,是给子孙积“阴德”增“阴福”的好事,会尽心尽力的去做事,会广发“朋友圈”,依靠人脉为“入驻”的贫困村脱贫“燃烧自己”。

贫困村第一书记由县级优秀干部任职,能更好的解读国家政策,站得高看得远,对贫困村脱贫有“远见”。所以,要想解决第一书记问题,必须先把优秀干部“派下去”,有人才会有资源。

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在选派第一书记时也要“精准”,要“质量精准,对接精准”。

质量精准,是指选派人“质量保证”,作风好、能担当,把好“四关”: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能力关,杜绝下派基层工作不熟、政治素质不强、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等不符合条件的“滥竽充数”。

对接精准,是指选派时要选择贫困村需要的人。中国优秀的人千千万,能够做实事的也有很多,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注重优秀,还应该注重适合。选派第一书记的人要能在贫困村的短板上“有所建树”,以优秀带动短缺,以帮助贫困村脱贫。

做到“精准第一书记”,相信贫困村就能依靠第一书记,抓住“跃龙门”的契机,一举实现脱贫。社会是人的社会,有人才有机会。希望贫困村能抓住“改革的尾巴”,借用“政策东风”,实现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脱贫乏依己,外力助推之。己所不能,求助于人。第一书记职,不可等闲任,优秀、精准尽皆思;贫困村求富,全民献丹心,小康、复兴共践之。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