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编在后台,看见一位农民大叔这样的留言,他说:“我今年59岁了,儿子还没结婚,寻思多种点地,多攒点钱,好给儿子娶个媳妇,可是去年种了二十多晌地,加起来,才净剩不到两万块。出去打工吧,我这眼神不太好使,岁数大了,人家也不愿意雇我,还得种地。年过完了,又该到种地的时候了,可是2016年,种点啥呢?大豆现在才一块八毛多,听说2016年玉米国储还得往下调价格,种完了,收获了,能卖个好价钱吗?电视上说的啥政策,俺也听不懂,能不能告诉我点实惠的,我就是一个农民,不求发大财,能让我比外出打工强,我就知足了。”看完,小编心里酸酸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唠点实惠的。小编先给大家讲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由于2014年年景好,粮食丰收,玉米价格不错,大多数种玉米的农户挣钱了。于是,2015年春天,土地租金由平均6000元/公顷,涨到平均8000元/公顷。市场上有点名气的玉米品种价格100元/袋,每袋6000粒,从种子经销商透露,去年的陈种子都卖光了。小编有个初中同学,包了10垧的土地,全部打算种玉米。他盘算,去年玉米价格0.8元/斤,今年10垧地,怎么也得净剩五六万吧!从播种到收获,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了,打打药,耕耕地,一点都不累,一年到头也忙不几天,太轻松了,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2015年年景一般,部分地区又干旱。到了秋天,小编初中同学的玉米,一墒地的产量平均在10吨左右,比上一年的13吨,少了3吨左右。又赶上国储价格每吨较上一年降了200元,毛粮价格就比去年降了一毛多,开秤0.63元/斤左右。随着秋粮进度的加快,玉米价格每斤涨到了0.73元左右,品质好的玉米卖到了每斤0.75元,品质差的,霉变率高的每斤只能卖到0.57元左右。
由于2015年8月末,普遍下了一场大雨,很多出名的玉米品种都发生了穗腐病,小编同学的玉米品种也在其中,而且霉变率是相当的高。在玉米收粒之后,小编同学走了五六个收粮点,最后是0.57元/斤出售了。而且还是好说歹说才卸了粮,粮点的老板说,资金不足,打个欠据,赊欠几日,小编同学心想,既然人家都同意卸粮了,也就不计较现金不现金的了。可是到现在,年都过完了,粮款才要回来一半。
我想2015年,小编同学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就像给我们留言的大叔一样,2016年真的不知道种啥好了。还有说种经济作物的,可是到秋天,没人收购也是犯愁啊!种不对,卖不好,2016年,农民该怎么办呢?小编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我们再看看国内粮食现状2015年秋粮托市收购,全国多地再次出现“卖粮难”。粮食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粮食市场供大于求,三大粮食市场价格连续下跌,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 目前国内的粮食买卖还不能完全放开市场,国家要做好系统工程。当前形势下存在的危机,卖粮难有可能导致对粮食生产的懈怠和轻视;而显露出的机遇在时下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整粮食结构的时期。卖粮难和粮食安全问题矛盾的关键在于农民,能否保证农民的利益,关系着能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保证国内粮食生产,同时维持国际廉价粮食进口格局不变的情况下,要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农民收入上去了,农业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在目前看来,粮食过剩似乎体现出粮食产品质量偏低的问题,不从农业整体考虑,不调整好大结构,即便全都调整成优质粮食产品,也依然解决不了问题。过剩的情况下,没有优质,只有不协调的时候,稀缺的时候,才有经济效益优势。小编的建议
1、怎样种得对?小编认为,“种得对”不是说选择种什么品种,而是建议大家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着眼于特色化和差异化,精耕细作,种纯绿色、有机的或无公害的农产品。小编的一个朋友的父亲2015年春种了3亩地小米,上农家肥,人工除草,不打一滴农药,秋收的时候,看那小米黄澄澄、香喷喷,既养人,口感又好,竟然卖到每斤8元,(普通小米超市卖到2.99元/斤)不到十天就卖光了,净赚1万多元。大家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这几个问题:该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种的好?
2、怎样卖的好?市场上大多数的玉米种子,农药,化肥,如果能直接跟厂家对接,农户能省一部分钱,比如采购比较有名气的玉米种子差不多能省一半的钱。从种子,到化肥,到封闭药、苗后药、杀虫药、叶面肥……种地的成本降低了,整体的效益也就上来了。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更有力的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咱农民自己的利益,省钱就是赚钱嘛!!!
3、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小编一直主荐的。当前粮食结构调整,应着眼于特色化和差异化,从限量生产和多远覆盖角度考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加工经营模式,农业提效模式,需要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农业电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