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5日,来自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等知名村庄的“明星村官”、少数民族“村官”、大学生“村官”、老少边穷地区“村官”及四川当地“村官”和村庄能人代表等共600余人齐聚四川彭州市,参加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交流探讨“村庄发展与精准扶贫”“村庄投资”“智慧村庄”等“三农”课题。(9月26日 人民日报)
全国“村长”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为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相互交流沟通搭建起很好的平台。它是以全国66万个行政村、500万“村官”为主体的年度最高盛事,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十多年来,这个论坛为我国农村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近日在四川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盛事,是集“百家”智慧,在小康路上绽放“三农”新葩的有效举措。
涵盖面广,有利于取长补短。“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改革开放以来,像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这样的“知名村庄”迅速崛起,而西部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村庄建设由于受多方面的制约,起步慢,发展缓,与东部村庄相比差距大。这次全国“村长”论坛,涵盖面广,聚焦“三农”,以“智慧共享,合作发展”为主题,除了交流发展经验,还要共商“精准扶贫”。这样,有利于村庄建设和扶贫工作中的“取长补短”,以达共同发展的目的。
年龄参差,有助于经验整合。从参加“论坛”的人员来看,有明星村官,大学生村官;有当地村官,有村庄能人代表。这里面,自然有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村官”,也有充满朝气活力的“大学生村官”。从年龄跨度来说,还是比较参差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参差,才能很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老村官的“实战”经验丰富,但往往在知识结构、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上就差了一筹;大学生村官理论水平高、现代化手段广泛运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百姓打交道以及对村庄的发展、规划等“实战”经验就相对欠缺些。通过论坛交流,整合经验,共同提高,是一件一箭数雕的事情。
开展帮带,有益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村庄的建设中,发达地区肯定走在了前列。如果没有这样的交流,对于西部一些贫穷落后的村子来说,就少了指路的灯。须知,如果在黑暗中摸索,那更多的时间只能是徘徊。有了先进的引领,发展就少走弯路。像“四川省村社发展促进会和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成立;北京市房山区韩河村等9个中国名村分别与理县薛城镇甲米村等9个四川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等,就能快速地推进四川贫困村的发展。这样的“帮带”,是共同发展的催化剂。
俗语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参加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的600多位村官、能人,将汇聚起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智慧能源,让党和国家倍加关注的“三农”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为实现全面小康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透过“村长”论坛,我们看到的是,在“百家”智慧的滋润下,“三农”发展绽放出朵朵新葩。美丽的新农村,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