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正式上线。一晃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过7亿,互联网当仁不让地成为群众反映诉求、表达意见、建言献策的最大平台,成为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网民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留言累计达93万多条,获得领导干部回复的数量已过57万,超过留言总量的六成。(人民日报9月22日)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也成为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新举措。10年时间,“地方领导留言板”从无到有,93万、57万、六成等一个个数字见证着网络问政打通了干群之间“最后一公里”障碍,成了党政干部察民情、解民忧的工具,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而网民即我们的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广大而真实的民间,关注网情就是了解民情,而“地方领导留言板”正是让党政干部融入人民、了解民情的好渠道。57万的留言回复,超过留言总量的六成,反映出新时期党政干部积极“触网”,不断适应融入新媒体,通过关注舆论网情,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快捷路径”,更是传递出了新的“政”能量。
“地方领导留言板”一方是各级党政机关,一方是广大网民,小小的一个留言板搭起了一座政民“心连心”的桥梁,让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民众将自己的诉求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法传递给政府决策者和社会管理者,让自己的问题更快得到有效解决。“地方领导留言板”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民众有地说话、有地诉求,让民众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助推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诚然,民众的期待不是停留在“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上,而是重在解决问题。党政干部要克服对互联网的恐惧、排斥心理,主动学会用网,了解网络语言,关注网络民情热点,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不能让网民留言留了就没有下文,对于每一条留言,都要用心去看、去了解,做到有言必复,合理留言必办,同时及时向民众反馈办理情况,真正让网络问政传递“民情”释放“政”能量,实现双向互动。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