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网络“赶考”不妨多些“麻辣”风格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3 录入:7 ]

政府承诺的拆迁安置多年没有着落,四川省乐山市拆迁户龙俊良从焦虑“熬”到了失望。四处奔走无果的他决定再试一次,直接向市里的一把手吐槽后,经乐山市委书记彭琳批示后,安置房建设即将破土动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和直接经办人员被诫勉谈话。据统计,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10年来,网民累计留言93万条,六成多留言获得回复。(人民日报 9月22日)

不管是重庆火锅,还是四川火锅,在红汤上往往浮着令外地人发麻的花椒和朝天椒,但在品尝后,却对那种麻辣中带着鲜香的口感,是一吃就忘不掉。川渝两地爱吃麻辣的习惯,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往往也带到了为民解烦去忧上。如网络“赶考”,作为当下各级领导干部绕不开的“必答题”。许多领导干部面对网友的麻言辣语,开始像吃火锅一样,以“麻”提神,用“辣”醒脑,推动干部“红脸出汗”,把“四风”毒素排出来,用心把群众的事做好做实,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网络是把双刃剑,上面充斥着正、负能量。无论哪多哪少,只要是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即使难听些、尖锐些,也要像吃火锅一样耐心十足。换句话说,批评也是传递正能量,要善于从牢骚中发现金点子。相信只要解决了负能量,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因此,领导干部遇事不能绕着走,必须摒弃“鸵鸟”心态,多些“麻辣”风格,才能强化“赶考”意识,进而集中精神、心无旁骛,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扬起永攀险峰的斗志,在雷厉风行中,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养出“麻辣”风格,在网络“赶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就不能再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当群众面对问题久拖不决,心灰意冷时,写下的“考题”,需知舒舒服服是通不过的,安安稳稳是考不好的,得过且过更是不允许的。只有加大火力,让政府理政充满真正的“麻辣”味,才能在查找问题上“麻辣”味十足,让问题批评一针见血,从嘴上“辣”到心里,促使党员干部敢认账,真埋单,不是虎头蛇尾;才能在解决问题上不是只图“销账”,而是构建“麻辣”味十足的长效问责制度,以“辣”味问责,产生“辣”的执行力,实现改进作风长效化,确保一时之“辣”成为长久之功。

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报道所言,网络“赶考”是时代考题,考的是为民意识、公仆情怀。尽管群众反映问题,只是“弹指一挥”,但既然民意上了网,群众路线也必须跟着上网。所以,要在线上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线下就得有“跑断腿”的觉悟。只有问责“麻辣”味十足,为民服务才能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将“一枝一叶总关情”践行到底。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