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以来,时任浙江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多次安排公务用车往返500公里,接送金华市的理发师到宁波市专门为其理发。昨天(5日),中纪委网站通报了5名已被双开并移送司法的中管干部的“四风”问题。中纪委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是从不正之风、享乐奢靡开始,从“四风”上打开缺口。(人民网 9月6日)
俗语云,家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有家不能回者,多半是作奸犯科逃亡在外的罪人。不过据近日中纪委网站播告的有关落马官员的奢靡生活里,竟有官员花34万长期住酒店的案例,俨然一派享乐主义者的作风。某些官员还恬不知耻,甚觉此等享受乃是做官必历之事。如此不正之风,妄图将私生活“合法奢靡”的贪官不绝如此,该当如何?
公器私用,则公款必肥私;既公款肥私,则违纪乱法之事不止。虽然官员“私生活”不受监督,但奢靡之风渐长,习惯成自然,难免将此等邪气带入工作,以权谋私。奢靡之风从反腐倡廉到“四风”建设,屡提屡通告,但顶风作案者不计其数,前赴后继,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官员思想素质低下。部分官员自觉既为官,则享受,贪污腐败,奢靡权色,怎么享受怎么来,全然一副流氓嘴脸,但殊不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坏习惯之养成,则是自身堕入深渊之时,因此加强官员自身思想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其二是部分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官员“私生活”虽为私,但其形象关乎大体,故监管部门自当有所觉悟适当干预。譬如花34万长期住酒店之贪官若不被发现,是否就将如此继续住下?部门监管部门干部须摒弃官官相护、唯恐“唇亡齿寒”那套把戏,只有将“害群之马”一并揪除,才能还官场一片清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官员爱财爱享受,但也得“取之有道”。一旦习惯奢靡生活,则生活糜烂,作风腐化,工作也会想着如何以权谋私,终会自断其位。官员是国家形象,有钱也不能任性。只有自觉抵触“雷区”,坚持做官做人的道德底线,抵制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才能清白做人,干净做官,才能在人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官员形象。如此,才是民之大幸,国之大幸。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