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在压力中丢掉责任与担当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2 录入:16 ]

山东某村干部因准大学生未拆迁,拒绝在其助学金申领调查表上签字,涉事村干部现已被处理。昨日(8月31日)记者获悉,李庄镇负责民政工作的综合服务中心已在调查表上盖章。律师指涉事村干部涉嫌滥用职权。(新京报9月1日)

从报道来看,在媒体的强力关注中,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贫困大学生终如愿以偿的盖上了章,事情也得以告一段落。虽然涉事村干部受处理属于咎由自取,但那句“拆迁跟什么都挂钩”依然萦绕耳边,令人思索:为什么在中央高度关注基层民生的时候,仍会出现这样的荒唐举动?说明在层层的压力传导中,一些村干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利用职权动起了歪脑筋,丢掉了为民的责任与担当。

压力是把双刃剑,既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也是引发乱作为的根源。按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村干部就是联系群众和政府的那根“针”。他们处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拿着很低的工资,却是既要把人民放在心间,用实际行动服务大局、服务于民,更要在各级检查中层层过关,往往是疲于奔命。于是,在“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中,为了“马到成功”,许多村干部不以触犯党纪党规为忤,在“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中,让指标“水到渠成”,也把责任与担当抛掷九霄云外。

从本质上看,“拆迁跟什么都挂钩”与“一票否决”毫无区别。面对这些指标背后的检查,《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检查是帮助基层查找缺点、督促补上漏洞的方式。提高检查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才会让大家更有心气、更有活力,把基层工作干得更好。但在一些基层,把检查作为硬指标,与经济挂钩,让村干部在微薄的薪水中,为了里子,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行为。但这种为了指标,丢掉民心的行为,不仅是丢了西瓜拣芝麻,严重时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实不可取。

党的事业,说到底,还是人民的事业。坚持让群众获得更多,过得更好,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是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构建社会社会,满足老百姓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毛主席指出,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作为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有“向人民负责”的责任和担当,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信念,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子曰:“德之不厚,行之不远。”作为干部,绝不能对群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时刻把理想信念高举头顶,把为人民服务烙在心里,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把勤政务实紧紧抓在手里,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群众才会真正成为我们可以依靠的铜墙铁壁,在“水能载舟”中,让党的事业走的更稳、更远。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