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委书记通过约谈提醒、诫勉等方式,加强对班子成员及所属部门单位“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干部的教育监管。班子成员主动对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安排部署,经常督促检查,发挥“一岗双责”作用。(人民网,8月22日)
青海省县市区书记通过约谈提醒、诫勉等方式,把班子成员、部门“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干部纳入视线范围加强教育监管,一改以往放任自流的“散养”状态,转变为防患未然的“圈养”模式。既管住手中的权力,又管住用权的个体,这种“圈养”干部的做法值得称赞!
一个“好同志”一步步演变为“阶下囚”,问题肯定出在自身,但是,我们对干部管理太过松软也是一部分原因。过去,有个普遍的观念,大家一起共事,都是成年人,没有必要谁管谁!对干部管理处于“散养”状态,少管少问,放任自流,甚至让其自生自灭!缺少组织管理、缺失纪律约束的领导干部,面对金钱刺激、美色诱惑,就会自乱阵脚、缴械投降,最后沦为“阶下囚”。要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现状,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就必须选择“圈养”模式。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厘清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一岗双责”作用。既要监管“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情况,更要监管“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既要向组织汇报个人思想动态,更要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主动向党组织交心,自觉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切实加强思想改造,积极加强党性锻炼,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从主观上杜绝成为“阶下囚”的可能。
“圈养”领导干部重点在“八小时以外”,这不是侵犯个人隐私权,而是把最容易出问题的“私生活”监管起来。从已经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例看,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亲戚,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导干部个人的兴趣爱好、休闲娱乐,这些都易发生腐败的高风险点。找准高风险点,盯紧关键环节,一有蛛丝马迹,该约谈就约谈,该提醒就提醒,咬耳扯袖、红红脸出汗,提前介入,防患未然,就能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从严治党重在严管干部,就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立规矩、定章程,使干部忠诚担当、有为干净!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