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在脱贫攻坚中书写辉煌一笔

[ 作者:刘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2 录入:实习编辑 ]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我国帕米尔高原。住上新居的农民阿依那萨甫说:“我的新家有80平方米,只花了1万元。不但水电暖齐全,而且‘前有庭院、后有羊圈’,和过去住的地方天壤之别。”(8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的确,现在的农村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群众更加安居乐业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因为,当前扶贫工作有了新进展、取得新成效。脱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工作的主任务,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保障到位、精准帮扶到位,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

大家都知道全国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贵州凝聚多方力量、多重优势叠加的“毕节试验”,种草涵养水土、养畜增加收入、发展防灾避灾产业的“晴隆模式”,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的“迤那四看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六盘水三变”等精准扶贫模式不断涌现。各地纷纷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

落实帮扶责任。派驻“第一书记”切实推进帮扶计划落实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认真对照今年下达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履行帮扶义务,推动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的帮扶任务。

提高帮扶效果。“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调查,掌握群众实际情况,了解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与驻村干部一道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干部与群众同心同德,既帮助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增强了群众自身发展的能力。

总结帮扶经验。成绩是干出来的,好的方式方法需要总结,不好的地方需要“修补完善”,在日常工作中,将“长处拉长”,缩小工作“短板”。在脱贫攻坚中,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模范,例如李保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为什么脱贫攻坚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胜利?因为共产党人始终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期有新征程,共产党人有能力也有义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书写浓墨重彩的辉煌“一笔”。

作者单位:泸州市合江县榕右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