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4年间,杜伟在担任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工委委员期间,先后收受、索取18人所送的钱物。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杜伟与多名企业老板关系密切。为了得到他的关照,在逢年过节或者各类宴会上,这些“商人朋友”都会给杜伟备上“大礼包”。(法制日报 8月20日)
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不,为了得到身居要职的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工委委员关照,在逢年过节或者各类宴会上,一些“商人朋友”都会给其备上“大礼包”。还真是应验了“脑筋歪一歪,好处自然来”这句话。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拳反腐拍落“老虎”,打掉“苍蝇”时,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每一个落马官员,都多多少少与商人有“朋友”关系。在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勾肩搭背的中,实则是裹挟权力“交朋友”,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是把握有实权的干部当作再生“资源”来经营。
从表面看,这些商人朋友可谓情深义重、深谙世故。能在春节,其妻子、父母的生日宴会上,孙子出生等时机,恰到好处的把“大礼包”用在刀刃上。而实则是想通过其权力获得一些不正当利益,让他手中的权力变成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推荐工程、帮忙贷款亦是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杜伟面对这样一种严重的情况,“我客气了一番就收下了”。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江湖义气、唯利是图那一套作为行为准则。试想,当权力与金钱成为朋友,权力被“大红包”裹挟“交朋友”,岂能不滋生腐败行为?诚然,先后收受、索取18人所送的钱物,是公权私用沾得“甜头”,却不知这其实是饮鸩止渴,收的是“大礼包”埋下的“定时炸弹”。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深知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人民谋利益,务必坚持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甘于奉献,坚决不以手中的权力占有社会公共资源,为己牟利。历史和现实的诸多事例一再表明,社会上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与领导干部交朋友,看中的往往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于是便挖空心思与领导干部套近乎。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如果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领导权力过于“得力”“任性”,大到可以随心所欲支配一个地区或部门的资源,那么,一旦这样的领导干部出现道德堕落,贪心膨胀现象,最终会令公信力受到践踏。所以,限制领导干部贪腐,约束权力是保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重要措施。
权力不可缺乏限制约束。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毋庸讳言,要防止干部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让监督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也是必要的,因为单靠干部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当然,目前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不乏很多,但也有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表现在承诺上,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形同虚设。为此,得完善党内和社会监督机制,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坚决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要把工作做在前头,把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或许如此,就会少了些裹挟权力“交朋友”的“大礼包”。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受贿“大礼包”来者不拒也再次印证“权力公开”“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严格自律重要性,加强全方位监督的必然性。当然,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或许如此,才能杜绝领导干部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傻事。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