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形式主义害死人”这是伟人毛泽东在1930年就喊出的口号,他深刻分析道“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河北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时强调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次,云南省召回“滥竽充数”的扶贫工作队员,就是告诫人们“精准扶贫切忌形式主义”,要杜绝“滥竽充数干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在2020年完成脱贫工作”的目标,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但要切实将其完成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并选派工作组下乡入村进行落实,为的是让政府的巨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且“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
某些扶贫工作者在接受任务时,拍胸表态最积极,“坚决完成任务”的口号喊得震开响;在实际工作中,则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调查不深入、建档立卡不严实、识别程序不严格、政策宣传不到位的“软落实”;回报工作时则夸大投入,扩大战果,大兴“表格扶贫”、“文字扶贫”之风,把扶贫工程演变成纸面上的“政绩工程”。其结果往往是舆论一片点赞,形势一派大好,扶贫政绩十分突出。可实质上,不少老百姓虽然已在工作人员的回报中“不知不觉”地被脱了贫,但真正的实惠却迟迟落不到他们身上。
此次云南省 “召回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彰显了政府精准扶贫的决心,云南省委在8日召开的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求:“绝不允许驻村扶贫队员‘滥竽充数’,绝不允许‘挂名式’帮扶,不称职者一律召回且不得评优、不得提拔!绝不允许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中‘后退’。”这是在告诫“形式主义”搞不好扶贫工作,更是在用警示、惩戒的方式促使工作队员反思,引导扶贫干部心系贫困群众,以“人在、心在、实在”的扎实作风稳步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精准扶贫的中国故事,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