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关键在工作人员的配置

[ 作者:冯兴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7 录入:7 ]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中国青年报 08月16日)

云南省召回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以“三个绝不允许”配备驻村帮扶干部,对召回的驻村工作队员采取正常调整、组织培训、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免职撤换等处理措施,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干部队伍。这一做法无疑值得肯定,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为此,笔者认为脱贫关键在驻村干部的配置也要突出“精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全民共识,而脱贫攻坚成为了国字号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级在选派帮扶干部上也应精准发力,绑定时间、责任、任务不放手,不达目的不收兵。

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配备好干部是关键。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要与派出帮扶干部的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帮扶工作是部门的整体责任,是年度目标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驻村干部一个人的责任,压实责任主体,促进责任部门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和部门干部队伍的实际,把愿意到艰苦地方工作、熟悉农村工作、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干部派到帮扶工作一线,从生活动上关心、项目上支持、政策上激励,促进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村,以钉钉子的精神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如发现把“老弱病残”人员派到一线“滥竽充数”,要向派出部门的“一把手”问责。

要完成脱贫攻坚的责任,完善制度是重点。对派出的帮扶干部由主管部门开展定期培训,教工作方法,征求其意见,解决帮扶工作的实际问题,促进其担负起发展村级经济的能力;要加强对帮扶干部的指导,合力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制定出适合帮扶村发展的产业规划,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增强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能力,各地应借鉴四川蹲点督导的经验,对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成效的情况进行蹲点督导,及时推广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和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情况的发生,切实加强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作用,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奖惩分明是管理重要的一环。各地已经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驻村干部的奖惩制度,促进政策落地是关键,对在驻村工作成绩明显的要及时表彰、优先提拔使用,对不落实的干部不仅对本人进行戒免谈话,而且要向派出部门“一把手”、蹲点督导组问责。盐亭县干部选拔任用中,对在脱贫攻坚、农业占线成绩突出的88名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一名乡镇党委副书记落实扶贫工作不到位不仅未提拔,并另行安排工作,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扶贫工作的聚合力,值得各地借鉴。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经不起反复召回干部的折腾,各级务必落实责任,精准配备驻村干部,落实有效的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