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共选派10661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分赴全省88个县(市、区),500个乡镇(农业园区管委会),组建了85支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组成的农业特色专家团队,全力推进精准帮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人民日报 08月09日)
脱贫攻坚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时代课题,各级聚力精准,整合项目和资金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新路,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贵州省抓住农村缺人才、缺技术的实际,选派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解决了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推广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191个,结成产学研联盟71个,转化科技成果161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7万人。同时帮助协调项目、争取资金,目前已协调项目1806个、解决资金5.5亿元。贵州省的这一做法,瞄准了脱贫攻坚的关键,补齐了脱贫攻坚的短板,有的放矢地推进扶贫措施落地见效。
农民增收离不开技术支撑。当前,农村年青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多为386199部队,出现了地多劳动缺乏、粗放经营、粮食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而老年人又缺乏科学耕种技术。贵州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组织组建了85支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组成的农业特色专家团队,深入农业一线,紧贴农村实际,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农业的增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目前,农村不仅缺乏农业技术人才,而且呈现出人才断代的问题,如何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一代技术农民,贵州省给出了答案。他们采取专家服务团深入一线,采取实地调研、现场咨询、坝坝会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养,让农村实用人才在专家的指导下,在一线成长,让农业发展人才在生产实践一线稳定成长。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持。目前,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式增长,如何包装项目、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做大做强上缺乏技术,而贵州省选派的特色农业服务团为农村各类经营主体解决了难题,专家服务团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而且能为其包装项目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让项目有效得到上级的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支持,助推特色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带动更多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致富。
脱贫奔康需要精准发力,也靠各级紧密结合地方的实际,不断创新举措,弥补脱贫攻坚的短板,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的实惠,与全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征途。(山夫)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