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网络扶贫”为“精准”助力

[ 作者:夏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9 录入:7 ]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胡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战略纲要》提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在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的相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表示,这个行动计划主要是在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力。(7月27日 人民网讯)

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已不足4年,而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处在贫困线下的群众能否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是这期间的“头等大事”,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但要实现脱贫并非易事,正如孙中山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面对这样的形势,各方力量也在想方设法,“找路子”,“想法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着。而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这个时代最热门,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平台,一种联系,7亿多的网民也让我们国家当之无愧成为了网络大国。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扶贫计划也成为国家考虑的重点,“网络扶贫”应运而生,“五大工程”也即将开启,为脱贫攻坚精准助力。

徐愈说“网络扶贫能让更多的群众用上互联网,让更多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大市场,也可以让山沟里的孩子能够接收到优质的教育”。“互联网+”的模式对当今实现精准脱贫的作用不言而喻,即将开启的五大工程“网络覆盖、农村电商、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更是为不同的群体而特别制定的。我相信通过网络扶贫工作,脱贫攻坚之路将会变得越来越平坦。但网络扶贫计划如何在各个地区落实下去,让互联网真正成为致富的新思路,造福于民,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首先,基层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以上率下,自觉学习互联网知识,这样才能带领群众学习网络,并通过互联网实现致富梦。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地方特色,量体裁衣,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网络扶贫工程计划”,不可生搬硬套,走别人的老路,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最后,要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互联网运用好处显而易见,但“不易监管”成为它难以补齐的“短板”,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扶贫”氛围,让网络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大助力而非阻力。

勤学勤思网络扶贫之法,“找准穷根”,对症下药,精准实施扶贫计划,让互联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掀起热浪,为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其应有的能量。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沙坪街12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