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一则新闻,说的是安徽省一个副镇长开“网约车”被举报,之后县纪委介入调查。这则新闻在网上传开后,网友却一改往日“逢官必喷”的常规做派,而是异口同声地称之为“清官”,感慨其生活的不易,恳求组织予以轻处理。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作为基层干部却在上班期间“拉专车”、“干私活”,这显然并不符合纪律和工作要求。然而,这位“干私活”的副镇长却也是因为生活确实窘迫,为了支付医药费和养活老人小孩不得不想办法“挣外快”。相比那些动歪脑筋损公肥己的“蠹虫”,这位副镇长做的并不算太过分。当然若是因此耽误了本职工作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那样网友就又是另一种声音了。
这样的例子相信不止一个,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这样的做法我们并不提倡,但也应给予理解,起码应听听他们的解释。违纪自然要处理,但在规定范围内不妨从轻,对他们的困难可以的话不妨帮助一下。毕竟,他们也要生活的。让纪律执行多一些人情味,让干部从“不敢违反纪律”到“不违反纪律”。
从了解的情况看,这位副镇长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不是确实困难,也不会有“干私活”的行为了。这起事件关键并不是涉事干部如何违纪和如何处理的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抓住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杜绝此类情况的根本办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河北共产党员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