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廉政“微提醒”其实效果不微

[ 作者:超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5 录入:7 ]

端午节前,中央及多地纪委密集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多措并举严防“四风”反弹。但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隐形变异的腐败依然存在,吃喝躲入别墅或农家乐、享乐走向“定制化”、送礼取道“线上”等问题不断出现。(6月12日 网易新闻)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每到重要节点都是诱发各类腐败问题的高发期,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端午、中秋等这些较为重要的节日都会给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变相拉拢、金钱贿赂,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策略,没有狠不下的手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会在节前三令五申高压预防,短信微信层层通报、级级预防,但侥幸者依然大有人在。毕竟过节了,不去参加个party、不接收点礼品似乎丧失了应有的节日气氛,对不住自身职位,这也是全国打虎拍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十八大以后,尽管新一届党中央把从严治党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向四风问题开刀、对腐败宣战,通过“打老虎、拍苍蝇”式的反腐,让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根据近年来曝光的案例看出:不少官员的吃喝由明转暗、地点不断变换,酒品更换包装、发票更换眉目,这些干部内心已‘变异’腐化的毒素无形地助长着党性的“癌变”,生活的奢靡助推着“四风”的反弹,敢于以身试法必然是目中无法,警示对他们来讲已经产生抗体。

惩治腐败问题固然重要,如何有效预防更加重要,单纯的局限于上廉政教育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传统廉政教育形式未免让领导干部产生应付心态。从中组部开通的12371手机彩信到共产党员微信,以及各个地方相继创立的各类公众平台,“手机微服务”让很多干部绷紧廉了洁从政这根弦。只有从一些小事抓起,在今天吃饭、明天红包的隐形拉拢中远离罪恶才能将苗头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利用点高科技玩点新花样,“腐根”不除,走到哪里也只能是玩玩“猫鼠大战”。

因此,应对定制化腐败不仅需要我们认真寻找制度的短板,注射“强心针”,更要立足当下需求一剂良药。笔者认为:完善政府职能压缩腐败空间,严密防控各类权力寻租和定制腐败,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失足干部树立党性意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贪污腐败,让权力暴晒在阳光之下,让邪恶无处藏身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积极营造一种公众参与、寓教寓学的防腐倡廉新体系,拉紧自我修养和“纪律约束”这根绳,我们的干部才能重振精神、务实清廉。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