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血染”青山下的追思

[ 作者:刘廷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5 录入:7 ]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华春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奋不顾身、无畏无惧、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李保国正是用这样的行为,践行着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扎根在太行山区,在这块革命老区,以前他们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今,李保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楷模辈出的年代,雷锋、孔繁森、焦裕禄无数先辈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的情怀。李保国是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在外界看来,已经有了一个很高的荣誉,起码生活不会太辛劳。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在。毅然扎根山区带领群众治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优秀的共产党人,总是在最艰苦、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出现,这是一种传承,这样的传承来至于不同年代的先进典型们,对党的执着之心,为民之心,付之以最坚定的行动,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树是绿,血是红。当我们在太行山下看到满山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为山披上绿装的这位老人,这位一直默默耕耘在大山之中,用尽最后一个“细胞”、最后一滴“鲜血”,为大山、为大山中的群众默默付出的共产党人。

李保国已经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留了下来,“新愚公”的精神必将感染更多的人,千万的“新愚公”必然在社会的各个地方涌现。

作者地址:贵州三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