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爱面子”因何成为腐败“遮羞布”?

[ 作者:汪春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3 录入:7 ]

“为了让客商放心,坐着舒心,我自己也觉得有面子,就买奥迪A4L。”“认为自己好歹也是一个招商局长,为了招商局长那点面子和虚荣心,用13万元的公款购房。”“为了和老板搭上话、显得自己‘高、大、上’,请专业的教师分享传授茶文化、咖啡文化和红酒文化。”近日,贵州省铜仁市投资促进局处级干部张叶在悔过书中剖析自己步入贪腐深渊的原因,“爱面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6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笔者认为,官员要“面子”,原本是件好事。往正面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的追求,人类才不断进步至今,一名官员知道追求美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理应鼓励;往反面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耻近乎勇,作为官员,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哪儿有缺陷,积极寻求补救和改变的途径,想办法让大家打心眼里“瞧得起”,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值得赞赏的。然而如今,“爱面子”又为何成为张某腐败的“遮羞布”?

其实,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包括张某在内的部分关于已认不清什么是“面子”。有的认为出巡时豪车成队,警察开路,大小官员陪同,吃鲍鱼,喝茅台,住五星级酒店,就是有“面子”;有人认为上级有人“罩着”,就感觉有“面子”;还有人认为对下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自己就特有“面子”······笔者看来,这哪里是有“面子”,分明是在耍威风、图享受、搞特权。追逐这种“面子”,张某怎会不违纪违法?

李克强总理曾提到,官位级别的差距,其实更多图的是一个“面子”,一个“社会公认度”;“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认真自省,一年下来究竟办了多少事,才不会愧对自己的俸禄,不会愧对人民的期望”。可见官员的“面子”不在吃什么、开什么、住什么,也不在有没有人“怕”,而是在老百姓的嘴上、心里。干部只有心怀百姓,拿出全部的信心、勇气、干劲、才智和毅力,脚踏实地办实事,人民才高兴、才拥护、才爱戴,才给面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