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一位大学生的假期乡村生活纪事

[ 作者:水灵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2 录入:实习编辑 ]

6月8日

刚下车,发觉有小雨点落在我的脸上,没料想到竟然下雨了。往村子里走,见到大家都着急着把麦子往一块卷。夏天多白雨,刚刚还大晴天,一会儿就大雨点落下来了。本来人还疲乏没有力气,像个瘪了的气球,见下雨,就骨碌一下爬起来,全家男女老少全部上阵,以免麦子被雨淋湿。可是记忆里很多次,老天总是像个贪玩的老顽童,闲着没事想逗逗大家,刚还是阴云密布、或雷声隆隆,眼看着大雨要来。但当我们手脚并用把麦子盖好,要喘口气的时候,老顽童好像玩够了,太阳又出来了。哎…玩弄人。

到家门口了,门闭着,正准备上前推门,没想到妈妈已经来给我开门了,有点诧异怎么这么巧。妈妈说:“听见走路咚咚咚的,不是你能是谁啊。”上车之前已经吃过饭了,看见妈妈凉调的绿辣椒和黄瓜,还是想吃,也觉得吃着特别舒服。以前我肯定会嫌妈妈懒,总是做最简单的菜,我都不想吃。但是好像从今年寒假开始,慢慢有了变化,不再特别贪恋、讲究吃什么什么菜,觉得吃饱就行了,对身体好就可以了。吃着妈妈调的很清淡的黄瓜,我觉得很平淡踏实幸福满足。我自己做菜总是偏油的,还喜欢给里边乱放一些调料,但慢慢觉得这些都不耐吃,吃几次就不想吃了。而外婆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调料做出很好吃的饭,就像是一位素颜耐看的姑娘,永远不会腻,而我做的像是经过了浓妆艳抹,自己做饭的风格会慢慢变化吧。

吃过饭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路上经过了一片地,发现地里栽的树竟然和前两天在政法摘果子的树是一样的。惊喜地发现树上面挂了好多好多小红果,没有政法的熟的那么透,但摘一个下来尝一下还是挺好吃的。于是我做了一次小偷,多摘了几个,妈妈喊我快走小心被别人发现了,但我一点都不怕,竟然还有一些当小偷的快感。想想小时候上学经常要走这条路,我和小伙伴们偷草莓、偷苹果,有时候被主人发现了追着跑或是当面教训一顿,现在竟是美好的回忆,觉得当一个坏孩子也挺好的。但其实我不偷东西的,只是觉得这些果子什么的大家互相尝尝没关系,我又不是用袋子去偷。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点欠抽。

到了外婆家门口,发现对面的已去世的老瞎子的院子有一些变化。很久了,院墙已经塌了,房子也要垮了,是一座废弃的宅子。老瞎子的儿子小瞎子比老人还要去世的早,小瞎子的儿子整天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应该是没人修了,会是谁修的呢?原来是小瞎子的哥哥,他们修这座院子并不是为了住,他们家挺有钱的,这座院子也只是修了围墙,破败的房子一点都没动。原来是因为外婆的村子在改造圈内,一旦拆迁就要给他们分钱的。所以小瞎子的哥哥才修了它。觉得有点无语,为了得到政府的钱,把砖、水泥等资源就这样浪费掉,又不是真正为了盖房子住。在附近的村子里,这样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很多人都给自己家平房再加一层,不粉刷,因为不是为了住,就因为拆迁赔钱是以平方计算的。我觉得其实不仅仅是资本家一切以利益、钱为核心,不管需不需要,能挣钱就行。这些农民也一样啊,为了得到钱,才不管这样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本家、普通老百姓都这样,中毒太深。

稍作休息,做凉皮啦!几年前外婆已经教我做了,但是外婆还是每次都絮絮叨叨地给我讲要领。外婆已经83岁了,现在还是和外公单过,不禁有些悲伤。

吃过饭,我和妈妈、外婆一起去地里逛。外婆显得特别高兴,应该好几年都没来地里了吧。变化也真是大,她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地了。我发现现在我们这里的地,都种上了树,有柏树、槐树、杨树、核桃树…觉得好可惜啊!我们这里这么平的地不好好种粮食。树不是应该种在不方便灌溉的坡地上的嘛…这应该还是市场、资本对农村的改变吧。种粮食利润少,常常一年算下来几乎不挣钱,所以大家不愿意种粮食。而且前几年收风景树的人比较多,价格较好,所以大家愿意种树。还也一个可能的原因:大家都进城打工了,没时间料理庄稼,就干脆种树,不用管,等长成了直接挖了卖钱。但行情有变,这几年风景树的需求减少了,大家几乎都卖不出去,树就一直长在地里。而且因为树越来越大,不透风了,里边好多树就都死了。能卖出去的树,价格也低,二爷家的树,要雇人挖出来,还要给人栽到门口去。这样算下来也几乎不挣钱了。土地,可惜…

然后来到商业街逛了,比较好笑的是卖东西的人要比来这里逛的人多。大概数了一下,10家卖烤面筋等小吃的,但几乎看不到来逛的人,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赚钱。农村,人本来就少了,放暑假还好一点,来玩的孩子比较多,东西卖的快一点。这几天来卖,真是浪费时间啊。  

对了,还当了一次小偷,是在舅妈家偷桃,外婆,妈妈,我,老贼,大贼,小贼,哈哈!

6月9号

今天我发现村里的水泥路新增了减速带,而且跟村里的水泥路连着的国道两边的树都被砍掉了。原来前几天我们村口发生了一场车祸,一个30多岁的男子骑着没有闸的三轮摩托车出了村子撞到了一辆大卡车下面,头都撞掉到一边去了。我想当时速度是非常快的吧。事情发生后,大家议论说前一天晚上他们家门口树上的咕咕喵叫得特别难听。据说如果家门口树上有咕咕喵叫就可能是家里要死人了。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关系,反正觉得大家如果门口有咕咕喵叫,都要把它赶跑。哎,车祸,年轻的生命,这真的是大家所说的寿数到了吗?不可避免吗?有点相信,但是又觉得如果我们平时习惯谨慎认真,大概是绝不会骑没有闸的三轮摩托车上路吧。如果我们习惯淡定不慌不忙,大概也不会开得那么快。砍掉树,是为了避免树遮挡视线。

接着和妈妈闲聊,妈妈说前几天在我们附近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荒唐的事情。有一家人雇村里的妇女给他们家苹果套袋,男主人说其中一个女的干得太慢。这个女的大概觉得伤了自尊心,回到雇主家里后把他们一瓶农药喝了下去。喝完后还给主人说:“我在你们家里把药喝了”然后男主人竟然也喝一瓶下去了。两个人就都死了,好像是没抢救过来。天哪,这个妇女的自尊心也太强了吧。然后我百度了一下“农村人的自尊心”,说是农村人的自尊心比较强,大家都好面子,比城里人自尊心强。这个比较我倒是没有什么想说的,因为不明确知道。反正农村人的自尊心的确比较强,比如亲戚家要给儿子结婚,一般要亲自到别人家里正式邀请。如果漏了哪家,没有通知到,那这家人就觉得看不起自己,就不会出席他们的婚礼。这是一种现象吧,背后的文化是需要研究后才可进行评论。对于那个男主人的做法,我觉得好幼稚啊,我上学前班的时候干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蕊蕊到我家玩,天下雨地比较滑,我在家里剥豇豆,要把盆从房间端到厨房去,不让她端她非要端,结果她摔倒了脚摔疼了,她就哭着回家了。我喊她她不理我了,当时我特别害怕,追着她到她家了,她爸也不理我,带着她去别人家逛了。我就往家走,我就想办法故意摔倒,我想把我的脚扭伤这样就公平了,可是怎么也摔不疼。现在脑子还浮现着我一个人跪在雨地里的景象,路上没有人。现在想想觉得太可笑了,这个男主人大概跟我当时一样的思维吧,你喝药了我也喝了,那就扯平了。对生命的漠视啊,对家庭的不负责。

在外婆家吃蒸饺,我说我不吃肉,外婆说我是妖精。但是最终我还是没吃,妈妈给我在另一个碗里盛了菜,没放肉。吃完饭,不知道谈到什么了,我问妈妈我以后可不可以找一个家境不好的人嫁了,妈妈还没说什么,外婆和姨妈已经说的不停了。姨妈说千万别找穷的,遇见穷的连考虑都不要考虑。她说穷很可怕,一旦穷就很难翻身了。我不知道姨妈所说的翻身是指什么。我给她说幸福不幸福,家境是排在第二位的,人是第一位,不能颠倒顺序。而且她说要有钱,可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有钱还想更有钱,说过得差不多,但只要你有一点想和别人比,那一辈子就都永远比不完,比你有钱的多的是。姨妈给我举例说:“我们村的敏敏,人家找的女婿给她娘家把房子全都盖了,买了一整套新家具”。我给姨妈说盖了房子买了家具就好吗,你知道她幸福不幸福?一个人如果不追求这些,自己就把自己解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钱了。听妈妈说那个敏敏的女婿是一个黑社会什么的,不好评论了。而且姨妈她觉得自己做的好吗?本来她的女儿谈了一个男朋友,是华山那里的,他们觉得人家地方不好,不答应,表姐比较软弱也就放弃了。后来找了一个附近家境好点的,比较有钱的,但是表姐总是给我说她如何不幸福。家境好有什么用啊。那不都是他父母挣得吗?又不是他儿子挣的。回家的路上,我给妈妈说那照姨妈的说法,像咱们家,人家女孩就别往咱家嫁了,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妈妈说:“我这么些年和你爸,就觉得人品最重要啊。人和人的想法不同,选择也就不同”是啊,人品最重要,大家常说的“本事”,可以后来努力,两个人互帮互助,但是人品差了,比如不负责任,那几乎不可能改了。妈妈自己的不幸经历,所以可能才更能体会到一个人品好的男人比一个能耐强的男人更重要,可能姨夫太关爱姨妈了,所以她体会不到。但她的女儿就不幸了。

突然想学裁缝,这样以后家人的衣服就可以自己做了,学习工作之余,做做衣服也是一种放松。妈妈都答应了,把家里的缝纫机说明书都给我拿出来了。并答应我放暑假和街道一个阿姨学。但是姨妈又表示无法理解,觉得人家大工厂做的多好的,但是我觉得我有兴趣为什么不学呢?而且自己做衣服可以省钱啊,可能以后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是有用的,比如我们传统的唐服,给小衣服上面绣一些龙,虎,凤的图案,还有帽子,给小宝宝过年的时候穿着多喜庆的。对了,还有我们这里小孩穿的猫娃鞋,猪娃鞋等,都很有中国味,大家也都几乎不做了,我想和街道摆摊卖这些东西的老奶奶学,她们都反对我。我觉得她们见的多了,所以看不到它的价值,只说你看现在人家小孩都穿的买的鞋,谁穿布鞋?多丢人。哎,潮流是什么呢?不都是人在主导吗?布鞋是有一些缺陷,比如不防水,不太美观,但为什么不去改良它要把它直接抛弃呢?买的鞋穿着那么臭,不舒服。管他呢,我想学就学,年轻时多学一些,自己本领多一些,对现实的掌控力也可以稍微强一些。以后做事情,万一没有钱,也可以有个技能。而且我们要做的事情本来就跟农村有关,和传统文化相关,我想学的也是文化方向,必然涉及文化的交流输出。所以也有想法把民间传统文化慢慢了解积累传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青青草书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