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在广西柳州市许多幼儿园的“一周营养膳食表”中,每周都会出现“牛奶”的身影,这是给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特别准备的加餐。然而,柳州市30家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所谓“牛奶”,日前被证实是由一家涉嫌无证经营,且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奶牛场生产。家长们反映,幼儿们一年来先后出现头晕、腹痛、流鼻血等不适症状。(5月23日 新京报)
再面对利益的诱惑,不少人往往突破道德的底线,突破人的本性,变得邪恶。“问题奶”又给了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回想起了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毁了多少家庭和孩子。时至今日,在广西柳州市许多幼儿园出现了“问题奶”,导致许多孩子出现头晕、腹痛、流鼻血、便血、发烧、呕吐等症状。一个还处于成长初期的孩子,一个天真阳光的孩子,在喝了这样的“问题奶”之后会不会在孩子今后的成长过程当中出现什么隐藏的问题呢?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如此大规模的问题事件,难道没有原因。难道幼儿园在购买大量牛奶的时候不审核厂家的相关资质,还是有人“打招呼”强制购买本企业的牛奶。不管是有人“打招呼”还是幼儿园自行采购,不仅存在违规,还存在违法,拿孩子的生命在谋取私利,是世人所不为,理应受到严惩。把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的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当成了耳边风,玩笑话,如果就这样免职一个园长了事,是否太草率了呢?这样会不会助长如此行为的恶化和变本加厉。
一次问题,一个教训,教训之后不吸取教训是可悲之事。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今,从孩子身上赚取黑心钱,如不严查严惩,何以给群众一个交代,给国家一个交代。
作者地址:三台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