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齐家”是“修身”后的水到渠成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是领导干部一生的必修课。领导干部如何治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给出许多“治家箴言”(5月8日 荆楚网)
古语“宰相家人七品官”,说的是高官的家人(仆人),其威势尚不低于七品官,何况其近亲属。古代官员的近亲属常常倚仗官员的权势,傲人、欺人,甚至违法乱纪。而纵观当今社会,随着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官至副国级以上“大老虎”的罗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族式腐败也越来越多的浮出水面。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的社会,功名利禄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一个家庭出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时,家庭成员便会成为那些企图通过官员营私舞弊获取好处之人费尽心机讨好的对象。而一旦官员“门庭不牢”,就会很快被金钱、利益所攻陷。从近年来曝光的诸多家族式腐败案件来看,不少领导干部陷入贪腐的泥潭,就是因为“门庭不牢”,被人从“家亲“中打开了缺口。
所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管好自己“身边人”,把“修身齐家”作为官员“防腐拒变”的一门重要功课。而在笔者看来,“齐家”更应该是官员“修身”后的水到渠成。
与其想尽办法“管好”身边人,不如以身作则“影响”身边人。对此,前人早有榜样可循。作为一个历史上争议甚大的人物,曾国藩就自律极严,他要求家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如要求家人俭朴,他自己向来就很俭省。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说:“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曾国藩担任过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位至将相的他,衣服不值300两银子,是很俭省了。所以,他劝导家人过俭朴生活,能被他们所接受。曾国藩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使他成为了“修身齐家”的成功典范。
教成于上化成于下,上行下效,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官员作为的家庭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其一言一行,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近年来被曝光的家族式腐败案件中,无不是官员自身素质不硬,才导致家人成为其权力寻租的掮客和代言人。所以,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如果自身不正,何以能正家人?如果自身不俭,又何以能范家亲?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就别再谈管好家属子女了。
一言以蔽之。领导干部若能念好约束自己的“紧箍咒”,保持廉洁本色,做到清廉如玉,家风便自然而然地变得清纯,“齐家”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者单位:绵阳市游仙区林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