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营销、信誉,是传统农业的三个痛点,也是互联网可以着手的三个方向,互联网界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和农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互联网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从其中的三个词谈起,依次是:互联网、改造、传统。
第一个词:互联网
最近大家顶礼膜拜“互联网思维”,于是众多“高大上”各抒情怀。我们应该可以从脑海里想象出“猿人钻木取火“的图片,而互联网就被这位古猿人拿在手里。古猿人学会使用先进工具,学会了钻木取火,于是可以吃到烤乳猪了,可以抱团取暖了,可以用来打狗了,因此成了动物界最高级的那位,变成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时代……
“互联网”和这根钻木取火的“棍子”何其相似。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水平,有什么样的工具可以创造什么样的时代,这根“棍子”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如同互联网针对当下的传统农业,数千年来的传统农业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先进的”生产要素“,它为传统农业的裂变新生注入了无限能量。
第二个词:改造
互联网可以解构、重组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从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今年互联网界最热的词语之一莫过于“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之所以热,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未来。这里谈的“改造”是基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传统关系,互联网可以从中创造出更多价值,从而让传统农业更加性感饱满。
足不出户网购生鲜食品,不仅仅给你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让你和生产者之问的关系变近了,生产信息更加透明了,你吃得更加放心了。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给各类经营者创造了更多营销和销售机会,这些都是互联网存在的价值,正如支农宝,让你实现更多价值。
第三个词:传统
传统农业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国南北纵跨5500公里,跨越了50个维度,见过的没见过的农产品,咱大中国都能生产。只是很多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从而烂在地里,因此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个词“滞销”,与“滞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里人花高价钱却买不到好东西。我们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背后是9亿农民的辛勤耕耘,虽然9亿当中的大多数都已成了农民工,但他们依然带着农民这顶帽子。
传统农业的一个怪象和三个困局。
有一个怪现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产品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而越是在大城市,环境越糟糕,产品越贵,怛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通俗总结农产品在流通上存在三个困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五谷杂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