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权力”焉能成为官员个人“自留地”

[ 作者:陈一凡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16 ]

经查,赵国明全然不顾中央和自治区的扶贫政策,利用职务便利,随意插手干预扶贫资金分配,挖空心思把自治区的扶贫重点向与自己有亲属关系和特定关系的私人企业主倾斜,肆意输送利益造成政府财政贴息资金重大损失。(人民网 2016年04月20日)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这句话用在赵国明身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违规干预扶贫资金分配,将扶贫项目转入亲属手中承包,赵国明将手中的权力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要种瓜就种瓜,我要养菜就养菜”再已将责任与职责抛到九霄云外,只记得利用权力为自己、为亲属谋利,再完成利益输送的同时,大搞贪污腐败。

如赵国明之流的官员,我们并不鲜见,也都有共通之处,而这些人“栽倒”之后,也大都是“放松了政治纪律学习”,“愧对党和人民的信任”等说辞,滑稽的表演,令人生厌。在他们大搞权钱交易,肆意用权的时候,恐怕没想过“党和人民”吧,信奉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这个项目给谁就给谁,我说资金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谁也不敢有反对意见。但他们忘了,权力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他的,“一朝东窗案发”,成为阶下之囚,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没有昔日的“霸气”了。

“绝对的权力导致的是绝对的腐败”,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很多官员起初都是顶着“能人”、“干才”的光环而渐渐滑入深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除了这些人自己说了没有抵御住金钱的诱惑,亲情的绑架等个人政治素养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他们仕途不断晋升的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监督跟不上,个人也随之膨胀,一为保权,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一为谋利,以权交换利益。这些官员们也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也是受过正统的教育,道理谁都能讲,但有了权力之后,慢慢就忘了道理,忘了法律,一切为了手中的权力运转了。

4月18日两高对贪污受贿的量刑做了全新的司法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对贪污受贿是更加严厉,量刑也更加倚重,这是加大反腐力度,表明反腐决心的应有之举,但笔者认为只是这样还不够。刑罚是最后的救济措施,我们还须得研究如何能将权力管得住,管的好,让权力依规矩而行,划定权力的界限,切不可让权力成为官员的“自留地”,而是让它置于公共的监督之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单位:绵阳市安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