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官员“断崖式”降级,呈现反腐新常态

[ 作者:流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7 录入:16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力夫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按照副科级确定退休待遇。”这位退休刚2个多月的官员,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副省级退休待遇就因为违纪被降低了待遇。(凤凰网)

从副部级直接降为副科,类似这样“断崖式”降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一开始的广泛热议,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断崖式”降级已呈现出一种反腐新常态。十八大之后开“断崖式”降级之头的,是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其由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截至目前,至少有12名官员因违纪受到“断崖式”降级处分,级别至少被降三级。降级前级别最高的为四川省原省长魏宏;降级数最多、降级后级别最低的为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刘礼祖和江西省委原秘书长赵智勇,两人均从副省部级降至科员。

对于官员“断崖式”降级,许多网友评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虽不无揶揄讽刺的意味,却也反衬出此类处分的严厉。对一名干部来说,从科级到省部级,往往需要辛苦打拼几十年。一遭“断崖”,一方面是其从政生涯基本宣告结束,想要“东山再起”已不可能;另一方面,“断崖”后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其此前享受的工资和待遇也将大打折扣。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重在从严执纪、从严惩处,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防止不出事都是“好同志”,一出事就成了“阶下囚”。“断崖式”降级即“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对应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三种形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修身方能齐家,寡欲方能为公,心正方能治国。对于那些问题官员,“断崖式”降级无疑是具有足够震慑力的惩戒方式。张力夫的案例也再次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一定要时刻把纪律放在心中,自觉接受党纪法规约束,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珍惜大好前途,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负人民的期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