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范敬超从厅级干部的位置上退下来,此前他曾担任四川省政府救灾办主任、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本已进入退休年龄的他,婉拒了组织上要他到省政府参事室工作的安排,回到故乡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当起地地道道的创业果农。(3月22日 中青在线)
说起厅官退休回乡种树,人们自然会想起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是杨善洲一生最好的写照。
同样是从厅官位置退下来,同样是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养老条件,同样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样是一头扎进山间地头,同样是心甘情愿当起种树人。或许有人会质疑、有人会误解,甚至有人会心怀恶意地诋毁,但是,范敬超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一名“果农式”杨善洲对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坚守。一名共产党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不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正是在不解与嘲讽中不断得以巩固,在付出与收获中不断得以升华,他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
“杨善洲”们有最纯粹的心。历经人世沧桑,此时的他们不再身处官场的漩涡,不再考虑仕途的安稳,不再被案牍所羁绊,选择回乡创业,靠的正是共产党员的一颗纯粹的心,无关乎荣辱得失,无关乎功名利禄,只是单纯的想为家乡和家乡的人民做一些事,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杨善洲”们有最深厚的情。家乡是每个人内心最温暖的港湾,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自己成长的见证。落叶归根,不管曾经官至何处,洗净铅华,他们依然深爱着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对这里的一切都有着天然的归属感,对这里的人民更是充满着真情实意。
“杨善洲”们有不服老的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论是杨善洲还是范敬超,他们尽管解甲归田,却从未停止奋斗,只要一息尚存,就还在为追求的事业执着不息,只要人心不老,他们就坚信自己还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
脱贫攻坚,呼唤杨善洲、范敬超式的干部。他们懂农村、懂政策、懂技术、有思路、有门路,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理应欢迎并为这样的退休干部提供必要帮助。因为他们既然选择回到这里,就绝不会走走过场、摆摆样子,他们出生在这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他们始终带着对故土的真情实感为百姓谋发展、找出路。
我们期待“果农式”杨善洲之后,还有“花农式”杨善洲、“药农式”杨善洲、“养殖业”杨善洲不断出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贫困地区的确也需要这样的干部——他们舍弃世间荣华回到贫穷故土,好苦、好累、好气,好欣慰。
作者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甚至放松了对个人作风的要求,那么,不仅是仕途堪忧,甚至前途也不会明朗。对此,所有的党员干部应有足够的认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