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合江县把脱贫攻坚和当前春耕生产紧密结合,组织全县党员干部为困难党员群众送上“扶贫红包”,助力脱贫致富。该县组织22000余名党员与农户结成春耕生产帮扶对子,送去种子、化肥等“春耕红包”;对困难党员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送去各类致富“农技红包”。同时,采取非公企业资助一部分、党费支出一部分、机关干部“一日捐”等方式,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并送“爱心红包”助学,帮助困难党员子女解决学习上的困难。(3月14日 共产党员网)
“红包”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汉代的红绳穿钱,直至民国才兴起红纸包钱,到如今,红包的意义已经从简单的“压岁钱”演绎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属于“行贿”范畴的东西,也搞成“送红包”;近年流行的网络红包,更是吸引了无数网民为之而疯狂。因此,在官场之中,“红包”几乎成了贬义词。但作为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为困难群众因地制宜地发放“扶贫红包”,那就在“红包”领域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更能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温暖看得见、爱心看得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春耕生产来临,既是希望的季节,也是农民最为揪心的日子。俗话说:“有钱的家好当。”而对于那些经济困难、劳力缺乏的农户,“春耕”几乎成了一道看得见的“难关”。春天不种下“遍地绿玉”,秋天哪会有“满仓黄金”呢!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合江县的“扶贫红包”真正给群众“雪中送炭”来了。
合江县的“扶贫红包”涵义丰富,并不是单纯的发点“现金”那样简单。之前对于那些只发现金的“扶贫”方式,大家就颇有微词,说给人以“鱼”不会真正“扶贫脱贫”,而要扶在根子上,给人以“渔”,“扶贫”的目标才能实现。合江县的“扶贫红包”,正是在“渔”上下了功夫,从“根子”上帮助百姓解决这“一年之计”。
看看这“春耕红包”里面装了些啥?“免费维修各类农机具3200多台,发放春耕信贷410余万元,送去种子、化肥等180余吨”,这样的“红包”让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了“渔”的作用,杜绝了那种等待观望式的“脱贫”,明确了无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多么的“惠民”,都必须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价值,去开拓事业。农机具的维修、信贷的发放、种子化肥的赠送,让困难群众不再为“春耕”难关而揪心。
再看看“农技红包”,“包括致富金点子840余条、致富书籍12000余册,涉及生猪养殖、中草药种植、荔枝管护和真龙柚栽培技术等”。这个“红包”送来的是致富门路、精神食粮,引领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并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农技素质。此外,合江县还把“爱心红包”发放到有孩子就读难的家庭,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这样,“扶贫红包”的发放基本做到了精准、全面,“扶”到了点子上。
三月春潮涌,春耕正当时。合江县向困难群众、党员发放的这些“扶贫红包”,让百姓们致富有“渔”,并承载着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满载着人民公仆对群众的浓浓深情,飘向无垠的原野,飘进炊烟袅袅的农家……透过这些“红包”,看到的是一个个在田野里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一阵阵回荡天宇的劳动歌声,感受到的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致富画卷!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关口实验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