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救命的钱”进了私人的兜

[ 作者:陈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16 ]

长安镇经济科技信息局(以下简称“长安经信局”)产业技术股原股长黄某征在得知中央财政对关闭小企业的补助政策后,伪造材料,与他人合伙骗取了国家补助资金逾千万元。(3月10日 新华网)

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和快捷掌握信息的优势骗取财政补贴时有发生,其原因就在于有政策空子可钻。黄某骗取的这逾千万不是一般的财政补贴,而是国家对倒闭小企业的专项补贴,骗取专项资金不仅是在财政资金里打洞、在纳税人兜里掏钱,更是在骗取那些倒闭小企业“救命钱”。

倒闭企业财政补贴被小企业们称为“从牙缝里挤出的钱”,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提供的一种救济补偿,但这些有着特殊用途的资金,却时常被曝出未用在刀刃上,骗补、截留、腐败现象频出,该补贴的未补到,却养肥了黄某这类 “蛀虫”和“硕鼠”。

笔者认为,犯罪已成事实,既当庭认罪还恬不知耻想博个自首减刑。惩处不能止于追回了之,管理者是否存在玩忽、缺位甚至渎职,也须深究。一个技术股长,骗取金额高达千万元,实在令人骇人听闻,为何黄某能一路绿灯没有半点阻碍?背后是否有人撑腰?伪造的材料却轻松通过审查,不是监管部门无能就是领导干部蛇鼠一窝。

骗取企业的“救命钱”,实属良心泯灭,领着纳税人的工资还干着“釜底抽薪”的勾当,把国家对倒闭小企业的经济补偿中饱私囊,让多少看到希望的倒闭小企业寒了心。骗补乱象若不能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未来即使有更多的行业补贴政策出台,在执行过程中也很难避免“雁过拔毛”的困境,政策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这实际上相当于另一层面的吞食国有财产,对黄某这类行为不但不应该予以减刑,还必须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坝底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