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谁来为扶贫干部正名

[ 作者:李晋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7 ]

 广西上林县委办12日通报,当日上午1030,当地一个5人扶贫帮扶小组在前往塘红乡马里村马洞庄开展结对帮扶进村走访活动途中,所乘坐小轿车意外坠落山崖,导致23伤。(313日中国网)

又是一起扶贫路上的悲剧。几天前,四川乐山市7名干部在勘探扶贫项目途中意外牺牲,如今广西上林又添一抹沉重色彩。在消息出来后,悲叹、痛惜、祈愿等是大多数理性网友的反应,却也有“周末还扶贫”“怕是公车出游”等不少令人不耻的负面声音。在生命的消逝和鲜血的事实面前,这些杂音冷漠、自负,毫无人性关怀。为扶贫事业献出生命的干部饱受质疑和蒙冤,这不该是应有的待遇,他们需要正名,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荣誉。

富裕的地方有千万种致富途径,贫困的地方大多有着相同的掣肘。贫困地方困在路、困在山是不争的事实,蜿蜒陡峭只是简单的形容,真正走进山区弯路才会知道什么是险要,遇上飞石频现才懂什么叫命悬一线。想要扶贫就得“明知山有险,只能险中行”,没有大无畏就无法奋战,没有自我奉献精神就无法帮助常年累月生活在闭塞环境中的群众。别说周末扶贫不可信,基层农村哪有休息日的概念?遇到紧急情况半夜三更起来处理的干部比比皆是,风雨中来往奔波的干部更不在少数。

所以,请不要用城市的作息揣度扶贫一线的干部,更不要用恶意的放肆玷污他人的高尚,每一名来到贫困村寨的干部为的都不是私利,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帮助着一时一地的群众。遗憾的是,被帮助的群众恰恰就是不会上网发言的人,否则,那容得那么多不知奉献为何的闲人说闲话。

除了正名,扶贫干部的安全保障也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固然,贫困地方的干部和群众常年走在险路上,他们有着更多的危险。但不得不承认,常年出行让这些干部和群众累积安全意识和经验,而扶贫干部大多是外来者,地理不熟、经验不多,其风险自然要高很多。加之,贫困地方交通一般都很滞后,许多时候扶贫干部只能自己驾车前往,风险无疑更高。按照目前的扶贫安排,许多地方在下派“第一书记”等专职扶贫干部的同时,其他市县机关干部基本都有下村帮扶的任务,扶贫干部规模和下村频率前所未有,这让事故风险提高了何止数倍。

前进的道路少不了牺牲,但绝不该用太多的鲜血去铺就脱贫路。兼顾扶贫和安全,这应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保障扶贫干部安全不仅仅是买份意外保险,更多还是要合理支配人力、物力,比如:主要发挥专职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作用,不再大规模下乡,避免风险,也避免走形式;优先解决道路等较大难题,既能加速脱贫,又能保障干部群众安全。

但愿我们会再有扶贫路上的悲剧,让我们共同为那些逝去的干部正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