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晒房产,还是晒收入,只要是官员发牢骚说自己收入低、生活困难的,难免会被冠以“哭穷”的字眼,引发公众的口诛笔伐。尤其是曾经高调哭穷的官员落马之后,那些之前他们力证清廉的种种说辞更会被反复提及,充斥着浓浓的反讽意味。(2月2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哭穷之人,若是真穷,别人可能会报以同情;而常常哭穷之人,多是矫揉造作之人,用于一些贪官身上,真是很“配”。”哭穷“能否等同于“清廉”?答案自然是“不能”。
“哭穷”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一直抱怨工资太低,自诩是“穷人”,依据便是以自己的工资收入,只能抽60元一包的香烟。看到“60元“这个字眼时,不禁觉得很嘲讽,60元一包烟便宜吗?若是穷人,恐怕这已经是全家人的好几日的口粮了。作为一名干部,若真是清廉,何不少一些“哭穷”,多一些“真实”。即便工作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物质上的享受,但若精神上能够丰富起来,何尝不是一笔财富?清廉之人,不需要通过这样的噱头来表明自己的现状,而贪腐之人,也不可能通过哭诉来赚得清廉之名。何不让清廉常住心中,而非口中,少些抱怨,多些知足。
“哭穷”不过是“欲盖弥彰”。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平时衣着简朴,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班,丝毫看不出家藏万贯,然而从其家中搜出的现金,在清点过程中却足足动用16台点钞机,甚至烧坏了其中4台。这样的贪官以穷示弱,伪装背后竟是如此贪腐,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名干部,为何高调哭穷,低调敛财,表面“朴素”,背地“腐败”?这多源于侥幸心理作祟,自以为可以凭借高超的演技,躲过纪检部门的监察和群众的眼睛,其实不然。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纪检监察方式的多元化,抓住“关键少数”,打击其嚣张气焰,已经是势不可挡。所以,奉劝这些“少数”干部,能够把握自身的原则底线,不要轻易触碰纪律的高压线,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才不失为一个“清廉”干部该做之事。
最后,奉劝“哭穷”干部,能做到表里如一,心如明镜,守住底线,做一名“少哭穷”“真清廉”的好干部,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真尊重”“少嘲讽”。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鹿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