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电子红包”给日趋平淡的年味增添快乐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7 ]

“红包大战”俨然已经成为春节的一出大戏。收发微信红包已是春节的一大“盛景”。除夕当天,4.2亿人参与了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80.8亿个,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腾讯旗下的QQ红包收发总量达到42亿个,环比增长高达560%,创造了QQ红包收发总量的新纪录。腾讯两大红包收发总量超过122亿个,达到去年同期的7.5倍。(216日《人民日报》)

“电子红包”可以说是高科技为春节增添的新元素。然而,自从它走进传统的节日里,似乎就遭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有的人为之欢呼、陶醉、痴迷;可有的人却嗤之以鼻,甚至给予“封杀”。君不见?不少人埋怨:如今年轻人热衷于“抢红包”,耽误了与长辈们交流时间,违背了亲人们回家过年团聚的本意,冲淡了本该浓浓的年味……其实,这只是墨守成规者的一种偏见而已。

首先,“电子红包”根植于中国传统年味中的压岁钱或红包,只不过在传统礼俗上融入了现代“电子技术”,把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数字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人情社会中的一环,本质上还是年俗的一个体现。只是一些人暂时难以接受——笔者去年看到儿女们沉迷其中,曾讥笑他们“玩小儿家家”,想不到今年也丢掉老辈的矜持,来了个“老夫聊发少年狂”体验了几次,确实妙不可言。

其次,“电子红包”融入为春节,大势所趋,一时难发逆转。今年春节“电子红包”不仅活跃在QQ群、微信群里了,俨然成为互联网巨头和移动支付市场技术、实力竞争的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在除夕当天,有4.2亿人通过微信发了80.8亿个红包,人们通过百度手机共发布了1.55亿张福字与笑脸,支付宝则吸引到了3245亿次的咻咻声,连央视春晚也加入了发放红包的阵列。很显然,网络红包以锐不可当之势,为传统春节贴上了一张互联网时代的新标签,这何尝不是为传统的年味增光添彩呢?

最后,人们在“电子红包”游戏中抢的是什么?答者肯定会说“是钱”,但又何止是钱?许多国家有“红包压岁”的传统,但中国特别看重。有人曾评估,美国的红包压岁钱约12125元人民币,新加坡约2390元人民币,韩国约55280元人民币,而中国人的红包压岁钱达1000元的也不在少数。这巨额红包曾让多少囊中羞涩的人纠结、难堪,腹诽?可在“拼手气”的游戏中,人们是不会在乎红包的大小,哪怕是只有0.01元的“红包”也会疯狂争抢,乐此不疲,得到的欣喜若狂,没得到则长叹短吁,恨不得把手机戳烂。由此可知,人们热衷于抢红包,并非纯粹是为了获得金钱,更多的是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从而获得对新年俗的价值认同。

 总之,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年味日趋平淡难以逆转,多样化的过节方式也正是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迫切需要。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过节方式,只要其核心主题不变,我们就不必拘泥于“团圆守岁”,“围炉夜话”的传统。过年嘛,图的就是个乐和,热闹。“电子红包”既具有传统红包传递祝福的内容,又有扩大交际范围,沟通感情、娱悦心情的功能,又何必阻拦别人去赶这个时尚呢?

作者地址: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