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年味渐浓 乡愁回归

[ 作者:陈诺 黄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5 录入:7 ]

今年春节,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镇的王原感到有些纳闷,返乡过年的他早早支起牌桌,像往年,早就牌友簇拥,只等从小年战到十五。没想到春节期间却一直一缺三

然而,离家不远的大圩镇圩西村农民文化乐园今年却一直热闹不己。春节期间,一场400余村民参加的百家宴活动隆重举行,四十余张大圆桌摆满整个礼堂,居民从家中带来一两道拿手菜,拼拼凑凑就是一桌大餐,桌面觥筹交错、欢声笑语。王原曾经的牌搭子们也被吸引,成了百家宴的饭搭子

礼堂角落,一群来自于合肥市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的老艺术家们正帮忙写春联、拍全家福,晚上八点半,一束束礼花升空。69岁的周书荣老人望着烟花,显得意犹未尽,聚在文化乐园里,找回了年味。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丢失年味在各地正成为一个共性问题,不仅仅在城市,曾经的年俗大本营”——农村也显得有些乡情冷漠,年味难寻。在外打工一整年,过年就窝在家里喝酒、打牌。圩西村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员徐文静告诉记者,大圩镇拆并建设新村速度快、程度高,农民洗脚上楼后却发现丢了乡愁,荷包鼓了,脑袋空着是很多返乡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针对此,近年来,各地通过政府搭台、队伍带动、群众参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春节期间组织一系列活动帮农民重拾年味

在浙江省桐乡市的崇福镇店街塘村,2012年新村集聚之后,新村和旧村产生了距离,新环境有了规整气派的楼房,年味却淡了许多。2013年开始,依托新建的农村文化礼堂,年俗活动重新焕发生机。

在文化礼堂二楼,红村坊家常馆今年已成为村民举办年酒习俗的首选之地。蓝印花台布,传统的农家餐厅布置,从农历十二月开始到正月初十,这里每天都会排上20多桌年酒。新村集聚之后,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地方摆年酒,都会选择这里。餐厅负责人濮飞飞告诉记者,八宝鸭、小羊肉等,这里经营的都是传统的桐乡年味。

农历春节期间,像这样的文化乐园、文化礼堂,都在准备着过年文化大餐,为年味提鲜。

擂鼓要擂中央,钹要跳起来起打才有声。在安徽省明光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收锣鼓第五代传承人程文林的家,鼓声阵阵,程文林和他的老伙计们正在做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排演。

明光1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传承久远的年文化,如明光街道的双仓旱船、三界镇的划旱船跑驴、自来桥镇的跑驴灯、苏巷镇的爷孙观灯、潘村镇的南曹双龙……群众爱演,百姓爱看。明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马胜利告诉记者,政府加大投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活动,从初一表演到十五,其中花灯拜年及表演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已成为该市年俗文化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

传统年俗又回归到咱们农民生活中。明光市潘村镇文化站站长王智成建议,这类活动还要从供给端多做文章,让浓浓年味伴随农民返乡的每一天。

王原最终也被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从麻将桌上走下来,帮忙准备春节期间的年俗文化展。正月十三是大圩的粑粑节,我要做出最正宗的试灯粑粑给邻居们尝尝。王原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