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李良平:记住乡愁

[ 作者:李良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2 录入:12 ]

一·家门前的那口水塘

人上了年纪,总爱回想往事,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家门前的那口水塘。水塘呈一字形,它从老街后面和西边岭上的菜园中间穿过,涓涓流水带着乡情走进团湖。水塘面积很大,它南处丁家直头,北到张家祠堂,老人讲,源头在洪水港。

在我的记忆里,水塘周围长满了小芦苇,密密匝匝,春上翠绿清香,秋天花絮飞扬。水塘的西北角耸立一棵柳树,枝丫很密,叶子很绸,树冠象一把大伞撑着天。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什么人,在树荫下用四、五根柳木条搭的水跳架在塘上,水跳旁有二块长条麻石铺就的石台。早晚这里很热闹,大妈、大嫂、大姑来这里洗衣、洗菜……这里人多,东家长,西家短的一些故事,慢慢从这里传开……

春天,水塘里生机勃勃:三月,春雷滚过,小荷伸出嫩嫩尖尖角,蜻蜓在小尖角上盘旋起落;五月,苞子绽开一片片新叶,似一个个玉盘托在水上,那是青蛙的舞台,时不时有几只小青蛙跳上去,高歌引吭,“呱呱”地唱着千年来祖辈流传的古老歌谣……唱累了,它们又一个个跳入水中,打出了一个个漂亮又精彩的水圈,水圈放出一圈圈振动的波纹,缓缓地向前跳跃……七月流火,小荷燃烧着青春激情。老同学艳珍有一篇散文《荷的神韵》中,云:淡淡红韵,仿佛是姑娘洒落的胭脂。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伫立塘中,不与花艳,不与世争……曼妙的身姿,飘逸的舞裙,纯情动人。

秋日,水清澈怡人,水风偶尔荡起水面,层层波纹闪着金光。我坐在水跳上晨读,鱼儿在太阳的爱抚下,尽情嬉戏。不时有小鱼小虾跃出水面,翻个身又落入水中。有时我也把脚伸到水中,鱼儿围着脚转来转去,不停地用小嘴爱抚……

攒眉几度,岁月无声。

我心中的《荷塘月色》,早已被生活拉圾填满,污浊不堪的死水,时不时地散发着阵阵臭气……

四十多年过去了,一栋漂亮的幼儿园在水塘遗址上拔地而起。和煦的春风,哺育春日刚破土的嫩苗,舒实的环境,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

退休赋闲,日日得宽余。每当我从幼儿园旁经过,便会想起水塘里的荷花、蜻蜓、小鱼、青蛙……

二又闻知了声

清晨,星星渐渐失去,天空明亮起来。忽然,窗外几声悠长,几声短促的“知了”声,以不同声调,不同乐章,共鸣着,交织着……如同天籁之音。

古人云:“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前些年,有的人不尊重自然,恣意的砍伐树木,“知了”越来越少,它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久违的“知了”声,今又在我耳边响起,这首千年不变的老歌,让人是那么的亲切……

大凡男孩子都喜欢“知了”,上树捉“知了”是天真的童趣,捉“知了”我们一般是三五玩伴结伴而行。捉“知了”的办法很简单,找根铁丝拗成一个小圆圈,绑在一根长竹竿的顶端,把蜘蛛网黏在铁丝圈中。根据“知了”叫声的方位,锁定“目标”,悄悄地伸出竹竿。捉来的“知了”放到一个小粗布袋里,提着它走一路歌声,我们称它为“音乐袋”。

孩提时,我是在外婆家长大。外婆门前有一株大柳树,夏日中午,潜伏在枝叶之间的“知了”,不约而同地拉开嗓门,一声长、一声短,叫着夏天。有一年晚上室外乘凉,我在竹床上翻来覆去,外婆摇着笆叶扇教我猜谜语,说:“不知时辰迟早,光喊迟了、迟了”。这条迷语,让我记住了“知了”,也认识了“知了”。

“知了”声声,叫醒了我的童年,唤我回到了小学四年级。与我同桌的一位女同学,她叫秀秀。有一次她当值日生向老师告我的状,说我上课看小人书。书被当场没收,放学时还罚我扫教室,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

不久,我捕捉了两只“知了”,有一天,将二只“知了”偷偷放入她书包,上课时她打开书包,“知了”扑愣愣地飞出来,象二架轰炸机围着教室狂轰乱炸……放学后,她也受到了扫教室的处罚。

前年荷花节,几位老同学相聚团湖,往事回首,我不好意思地向她提起这件事。她嫣然一笑,说;“我早就知道是你报复”。

“知了”声声,叫着夏天,叫着我的童年。

三又是一年桂花香

广兴洲水委会大院里有一株八月桂。

六年前,单位旧房改造,举家借住在水委会职工宿舍。当时,正是桂花韶光时,一树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

安好家的第二天,我端一杯清茶来到树下;桂花正开得热热闹闹,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一簇簇,一团团,或藏在绿叶下,或躲在枝桠上,她时而清芬袭人,时而浓香远逸……

花的诱惑,香的勾引,我的头情不自禁地碰到了树干上,刹时,细小的桂花落得我满身满脸,也飘飘悠悠撒落在茶杯里……我用鼻子贪婪地直嗅,茶香、桂香直透到心田。

去年八月,慧从南方回来了。闲谈中,说她十多年在外地很是想念家乡的“桂花雨”。一夜秋风吹过,第二天,我便约她去水委会看桂花。踏着秋阳,带着远方赤子的乡思一片,我俩走在四支渠路上,老远就闻到一缕缕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刚走进大院,一阵江风斜斜送来,桂花如细雨簌簌飘落。慧高兴得象小孩似的喊:“下桂花雨啦!下桂花雨啦!”便一头钻进“花雨中”。于是,她的发间、眉际、鼻尖、衣襟全是金黄的花雨了……

桂花飘落在秋风里,带着乡愁的桂花雨,也飘落在我的思绪里。

四记忆沙滩

久雨初晴,寒风袭人。

应岳阳日报特稿部记者聂琳等人之邀,我们来到了沿江村长江岸边看沙滩,昔日古朴风韵的江南渡口,温馨的沙滩已经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连接湘鄂两省的汽渡码头。

听渡口船工讲,长江,自三峡大埧对水量的调剂,两岸的护坡,江水变清了。而今沙滩不在,我站在长江干堤上,凝视着车水马龙的江南汽渡码头,那一缕缕浓郁的乡愁萦绕心头。曾经的沙滩,在我的记忆中;面积很大,很长,弯弯曲曲,象一条起伏的巨龙,蜿蜒盘桓在18多公里的长江岸边。走在松软的沙滩上,厚岸低云,顿感心胸开阔,精神爽朗,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沙滩是老街上的人们亲近大自然休闲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童年太多的欢乐。走进沙滩,放飞心灵,与大自然拥抱,上至耄耄老人,下至稚童学子,无不欢呼雀跃。儿时的小伙伴,鞋子一扔,赤着脚,堆沙山、打水漂、打沙仗……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沙滩上放风筝,是儿时放飞心情最美好的时光。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风力匀畅,一人牵着线,一人举着风筝,随前跟后的小伙伴喊一声“起飞”,风筝借助着微风,扶摇直上篮天……

沙滩上放风筝的人很多,有的大人带着小孩,也有放假的学生和放牛的牧童……瞬间,瓦蓝瓦蓝的天空上;小燕子、小蝴蝶、小蜻蜓、小蜜蜂等风筝,飘舞飞扬,色彩绚丽……互不相让地在天空中比着高低。安装有响笛的风筝,在空中发出古筝似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

中午,我们收回风筝。有的在沙滩挖灶台,有的到河岸树林捡柴……捡来的柴草放在灶台里,然后把红薯摆到柴草上,引燃柴草,一股股黑烟袅袅升起。不一会,那散至四处的红薯香气,便勾得谗虫蠕动。我们都顾不得烫手,迫不及待地从灰堆里扒出红薯,三下五除二地剥开烤焦的外皮,那黄澄澄、香喷喷、甜丝丝的红薯肉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烫嘴烫舌的薯肉,吃得我们丑态百出,脸上弄黑了、嘴上满是灰、手上尽是沙……一个个成了花脸猫,相互一看都哈哈大笑,银铃般的笑声久久在空中回荡……

……

一声长长的汽笛,打断了我的思绪,江北的汽渡轮船缓缓地靠岸了,江水拍打着江岸,掀起朵朵水花。一朵水花,是一段时光的流逝;一朵水花,是一个故事的老去;一朵水花,是一缕忘不了的乡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乐享云之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