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凤是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索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与全国的村官一样,既当农民又当干部,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老二姐”。2015年10月,陈友凤荣登“中国好人榜”。(2015.2.1中国文明网)
她告诉记者,在自己这一辈,村里很少有女人能当上村干部,就是自己在35岁之前,也从来没想过会有机会做点家庭主妇以外的事情,“我就是要为我们女人争口气,也为村干部树立形象!”从来没想过的事,她却一干就是20多年,陈凤友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在基层岗位上的女村官。
村民来找茬,二姐有气魄。当陈友凤得知自己要从索桥调到中和村任职时,也曾有过担心,但是还是毅然来了。遇到闹事者,软硬兼施,最终镇住了找茬的村民。事后,她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带领村两委积极解决。几件实事干下来,村里人无不敬她、服她。干部干工作就是“再难啃的骨头,也得啃”,基层工作更是如此。要深入百姓当中,加强沟通,了解他们“不讲理”背后的根源所在,要知道没有讲不通的理,说不清的事,只有干部们怀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抛开面子,甩开膀子,愿意多问多想多了解,百姓也会愿意与你交心谈心,共同解决问题。
拆迁遇难题,二姐花心思。拆迁问题可用“难于上青天”来形容,政府有难处,百姓有苦衷,为了当地的进一步发展,又不得不进行。陈凤友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她发现“迁祖坟难”其中的原因后,通过找地搬迁,并立碑刻文,说明搬迁原因等举措,将无人认领的坟迁走了。其他群众也看在眼里,被她的举动所感动,自愿将坟迁走。干部工作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建立了与百姓之间的尊重平等关系,才能让百姓理解你的工作难处,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同时,要着眼于小处,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善于变通,切勿一条路走到黑,有时看似“愚笨”的方法,往往却能收获奇效。
闲事热心肠,二姐拒收礼。陈凤友虽手握权利,但却从未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她拒绝了自己亲舅舅索要低保名额的要求,她热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在得知流浪老人无依无靠时,四处奔波,最终办好户籍,让其入住敬老院安享晚年,而诸如此类的“闲事”还有很多。《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为古人构想的大同社会,但与当今的小康社会又有契合之处。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基层干部更要以仁者之心爱人,把群众之事当做自己的事,长期做到心中有民,在职忧民,一心为民,干事惠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赖,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村干部是始终奋斗在一线的人,连任也是群众对其信赖的有力体现。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踏踏实实的做一名全心为民的好干部,才能不负百姓所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