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周通报”栏目公布了各级查处的8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大办婚丧喜庆最为突出,有21起。至此,2016年1月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相继曝光的涉违规操办婚丧及其他喜庆事宜已逾50起。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八项规定出台3年多来,各地查处的此类问题已近万起,被追责的党员干部逾万人。(1月21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喜好面子,有“大操大办”的传统,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平时过生,只要有了客人来,几乎都会摆上一大桌丰盛的菜肴,结果吃不完倒掉,浪费巨大。在官场,也有操办的习俗,但这就不是简单的请客了。其中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一些歪风邪气,成为一些官员受贿的隐蔽通道。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在党中央严厉反腐之下,“四风”现象被明显遏制,但并没有完全杜绝,仍有不少人抱着侥幸,打“擦边球”,钻漏洞,企图蒙蔽监管,又能行腐败之实。
婚丧喜庆事宜在国人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有些同志借机敛财。在南充市的三个案例中,收到的礼金分别是8600元、7万多、2万余元,数额不大;他们的职务分别是财政所长、社区主任、乡党委书记官职不大。但是这件事情被纰漏了出来,影响确实非常的大了。
一是变相彰显了权利。职务再小也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干部,金额再小也是收受的他人礼金。一个基层干部孩子的升学宴就能够收2万多,一个社区主任孩子的婚宴就可以设65桌,收7万多,除去亲朋送的礼金我相信还是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是冲着权利,冲着打开方便之门去得。今日我送你礼金,明日就要礼尚往来。如此反复,权利最终不在是权利,而成为了“权”和“利”的集合体。以“权”谋“利”,以“利”买“权”。腐败就会由此滋生。
二是挑战了制度。也许操办宴席的同志会感到很委屈,宴席过去最短的都有一个月了,最长的甚至都有一年了。忽然之间就被“翻牌”了,真是打的一点准备都没有。其实真的没有准备么?在早期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中写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个条例无疑是很早了,比湖南、辽宁、四川的地方性规定早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重视呢?这是侥幸的心理在作怪,还有就是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就要“活学活用”。
不难看出,广大党员干部清楚上面的政策,明白当前是反腐的高压态势。但是,总有一些不相信中央反腐的决心,变着法子试探纪检部门的查处态度是否动真格,但在铁的纪律面前,敢于涉险者必然要付出代价,挑战者必将沦为阶下囚。“大操大办”终将失去气节丢掉面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