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保持奋发有为状态让干部有为有位

[ 作者:何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9 录入:12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深刻阐述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方向路径,要让新理念落地生根、引领发展,迫切需要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1月24日《人民日报》)

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首创精神,迫切需要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提振精气神,敢闯敢干。如果党员干部“为官不为”,或者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或者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或者担当不足“不想为”,如果不在状态,不善作为,不敢任事,那再美好的蓝图,再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很难将新理念转化为新成效。

奋发有为状态需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一旦缺“钙”,就容易患“软骨病”,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高度重视改造主观世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奋发有为的状态需实干的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主线贯穿西区“十三五”发展始终,通过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际行动上,增强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奋发有为的状态需要科学方法。万千世界皆对立统一,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要树立起辩证思维方法,要认清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问题症结,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非厚此薄比,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不断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奋发有为提供给较好的方法理论基础。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美好的蓝图已经构架,关键是付出行动,发扬奋发有为的状态,需要强化干部的管理,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激发新状态、提振精气神,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华丽篇章。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