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福利”变“腐利”是谁带谁跑偏?

[ 作者:刘洛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12 ]

挪专款奖金“任性”发、小圈子里“送温暖”、从“国字头”单位到基层乡镇……1月21日,中纪委通报了最近一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88起案例,其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的占比达20%,位列所有违纪行为第二位。(1月26日,新华网)

的确,又到一年岁末时,也是各类违规行为高发之时。想必,如何在确保职工合理福利待遇同时,有不让“福利”演变为“腐利”让很多单位的领导发了愁。

显然,领导干部的担忧不无道理。当前,违规发放钱物确实已演变成一些实权部门的痼疾,大有愈演愈烈之风。

不得不说,节假日是不正之风易发多发期,而元旦春节更是诱发奢靡之风的高发期。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往往“中枪”,给职工发放一点节日福利甚至已经将其视为惯例,然在“福利”和“腐利”着实范了愁。

其实,在职工的角度说来,辛勤工作了,想象着过年过节单位能发点什么,已成为很多职工的固有思维,临近节点要是部门没有“表示”一下,员工就会以消极的工作状态来诉斥对单位“抠门”现象的不满。

然而,前有西藏昌都丁青县卫生局原副局长格桑扎西从卫生服务中心日常收入中“抽钱”发放福利;后是广西东兰县轻工总会将企业上交的管理费5万元以津贴名义发放给职工;再有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将“红十字应急救护教育讲师团”专项经费,以其他名义在企业预存使用……

领导“吃肉”职工“喝汤”,在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往往“吃大头”。一些单位和干部往往打着“惯例”“调动积极性”的幌子滥发补贴和福利,看似单位和职工受益,却伤害了社会公平。

因此,笔者认为,正常福利与违规发放钱物还当区别对待,切莫让“福利”变为“腐利”。同时,广大的党员和干部,应该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人人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