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党员干部不该让人情成为枷锁

[ 作者:刘忠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5 录入:12 ]

某市金源县委书记刘思泉突然病倒,由县长吴浩然暂时代理刘书记的工作,常务副县长刘萍意识到“重情义、讲情理”的吴浩然可能存在违纪违法的事实。吴浩然想要摆平刘萍这个“障碍”,于是开始暗中安排一些商人“朋友”对刘萍进行收买行贿,但都被刘萍一一拒绝。最终,刘萍凭着坚定的党性和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而吴浩然则因为违纪违法最终自食其果。(CCTV-12普法栏目2016年1月12日报道)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混得好”、“圈子大”,能“呼风唤雨”,颠倒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把情理看得比法理还重,经受不住人情和金钱的拉拢与腐蚀,在公与私、人情与原则的天平上,轻易地做了人情的奴隶和俘虏。从那时起,人情便成为了他们的人生枷锁。

如果是非不分,违法乱纪,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迟早有一天会栽跟头。有的人交友不慎,过分地重感情、讲义气,被所谓的“朋友”利用,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人利用职权,养情人、包二奶,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赃枉法,演出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吴浩然在还没有犯错误前,老百姓对他是有口皆碑,可是他没有处理好人情与原则之间的关系,更是无法解决情理与法理的碰撞,接受了“朋友”的贿赂,并发誓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是他没有想到那是“朋友”下的套,“朋友”得寸进尺,频频逼他帮忙,人情成为了枷锁,如果不帮就举报他。在金钱和欲望诱惑面前,在人情和权力的要挟下,他迷失了方向,最后成为阶下囚。因此,如何处理好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必做答卷。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走向腐败进而沦为阶下囚,往往都是从人情违纪开始的。先破纪,进而破法,慢慢从量变到质变。所以要坚持“抓早抓小”,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其次,要把人情尽量限定在尽心和情分的范围内,以不违反原则和党纪国法为限。不妨碍社会的公平正义,坚决避免自己的权力深度介入人情请托之中,尤其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要做到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

再次,要明白人情之中有原则,原则当中有政治。要建立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提倡自尊自爱,团结互助,不搞低级庸俗的东西,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尊严和形象;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真正用在党的事业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正义感,始终怀有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胆略和气魄,对一切打着人情幌子谋取私利的不法行为敢于说不。

如果太重人情,拉了关系就破了规矩,破了规矩就坏了风气,坏了风气就乱了法纪。我们要正视人情守规矩。摈弃关系树新风。不要为了满足个人的一己私利,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剑河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