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地形该如何提升产值效益?近日宣布进驻连南的原本农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原本农业)开始寻找自己的答案。未来一年,该公司将在连南三排镇南岗村的300亩梯田上,引进改良的“土著农耕”之法进行耕作,打造高端原生态农产品产业。该项目是粤北地区首个“土著农耕”试点,也是“岭南新农人故乡计划”在连南启动以来首个正式落地的项目。原本农业负责人童军称,项目涉及的村民收入有望提升一倍。
“土著农耕”---不用施肥、除虫、除草、翻耕也能种好农作物
13日下午,三排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所内,南岗村经济联合社负责人与童军正式签下《连南瑶族自治县千年瑶寨风景区梯田种植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与原本农业合作种植水稻和油菜。
未来一年,双方在千年瑶寨风景区周边约300亩梯田,合作种植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南岗村村民负责水稻和油菜种植的一切劳务工作(包括耕地、播种、插秧、施肥、灌溉、除草、收割、晒干等全过程种收劳务工作),所产生的劳务费用由南岗村经济联合社承担。而原本农业负责提供梯田所需的种子、生产资料,并统一规划、指导和培训当地农民科学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此外,原本农业还需负责制定、部署水稻油菜生产各环节具体要求,并跟进检查、督促落实和验收,并以每亩1200元的保底价回收干谷及油菜花。“这比起平时在梯田上耕作,收入要高一倍。”童军称。
3月份,“土著农耕”将进行首批农作物种植
“到连南考察了好几次,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梯田却很多丢荒,很可惜。”童军称,之所以将该项目“落户”连南,最主要是看中当地生态环境好,适合自然农法耕作所需的条件。他所倡导的“土著农耕”之法主要包括“四不”,即不施肥、不除虫、不除草、不翻耕的耕作方法。过去5年,童军在湖南张家界试验并推广其法,并融入朴门永续农法、活力农耕、有机农业等不同的耕种方式,在实践中互相补充,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的“土著农耕”之法。
童军称,该项目在粤北山区推广“土著农耕”之法尚属第一个。今年3月份将进行第一批农作物的“土著农耕”种植,在10月左右若取得可观收成,下一步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种传统、健康的且与农民共发展的耕作和合作模式。
政府支持---引领岭南农业转型之势
该项目是三排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所2016年交易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连南今年第一个成功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同时还是“岭南新农人故乡计划”在连南启动以来,首个正式落地的项目。
连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春益讲到:“这个项目对于连南农业转型发展有着引领性的意义。”近年来,连南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特色立县·生态崛起”发展战略,引导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李春益称,对于该项目,连南县直有关部门会密切配合与全力支持,三排镇、南岗村和原本农业也会加强沟通,认真履行合同,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确保项目早日开花结果,为下一步全县推广普及撒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种子。
原本农业的落地,对于“岭南新农人故乡计划”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李春益透露,目前该计划已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如香坪镇老排便吸引了来自广州的企业,将利用传统村落和耕地发展农业农村项目,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具体规划和项目细节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新农人可以把连南作为一个发展基地,把这个基地作为故乡来打造。除了发展,更有情义。”李春益称,目前该计划将针对给有志于在农业农村方面有所发展的大学生、创客等新农人,希望通过做好首批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喜欢连南的新农人前来投资,开发更多的农业农村项目。“希望将农耕结合现代经营模式,打造跟传统农业不一样的新型农业。”
连南副县长潘康凯、政协副主席唐拾斤、赖斌和县农业局、招商局、相关企业负责人、三排镇党委书记等也出席了签约仪式。
最后,“土著农耕”创始人张家界老童同笔者动情的讲述到:“此次合作,我们得到了岭南县委的大力支持,因此对于未来的种植信心十足。如今,原本以种植为主的梯田,现已沦落成游客眼里的旅游景点,空有一副美丽梯架!可倘若农耕不在,梯田价值何在?没落,重生,复兴?曾辉煌的梯田文明该何去何从?
我们不愿在媒体上以“文化遗产”名义寻求保护,不愿再望田兴叹,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复兴梯田文明,开拓重现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及社会稳定功能。让梯田文明再现复兴,让当地农民致富回乡,让留守儿童重拾父母之爱,让支持我们的人获得一口安全好粮,让耕者有利,让食者有福!我们在行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地守护者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