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习惯被叫“董事长”背后的作风之殇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0 录入:12 ]

2015年,中央巡视组巡视了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中央部委、事业单位,发现了一批个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于被称作“部长”“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这就是长期把自己当成了“官”,连党内职务都忘了。这样的书记,又怎么能担当起党赋予的责任?(1月18日中纪委监察网)

党委书记是党的各级委员会书记的简称,是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召集党委会议和党员大会,领导党委一班人,贯彻落实党委决议以及上级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在企业,党委书记除了履行以上职责外,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生产起到保证监督作用。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董事长代表企业最高利益,享有企业管理层的最高决策权。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在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有着共同的任务,让企业合法经营,健康发展,争取最好的企业效益。在工作职责上,各有不同,但是可以互相支持。在政治思想方面,董事长接受党委书记的领导、监督。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党委书记要尊重、支持董事长行使权利。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老板在企业里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天老大,他老二,根本不用听别人的意见。所以,很多国有企业的党组书记,常常忘了自己的监督责任,总是不遗余力的扮演着国有企业“大家长”的角色,什么事一人独大,享尽当“老板”的快感。明明是“党组书记”却习惯被叫“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这就是长期把自己当成了“官”,连党内职务都忘了。这样的书记,又怎么能担当起党赋予的责任?背后折射的是作风之殇。

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官之本分。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的。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责任担当的严重缺失。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只想做“好好先生”,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不起职位和承担的职责。要在政治立场上有担当,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事业发展上有担当,面对困难挑战不畏惧、不气馁、不骄躁、不耍滑、不取巧、不抱怨、不找借口;在工作推动上有担当,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矛盾最大的地方去,真正把该担的责任使命担起来。通过全面担当、出力流汗,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也收获人生的精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