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在辖区内进行“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问题后面,竟然附有“标准答案”。虽然当地回应称,这只是为配合调查工作而发的宣传材料,但这样的引导方式确有不妥。(人民日报1月14日)
何为民意?一言蔽之民众的意愿。意愿是什么?意愿是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是个人的主观性思维。而问题后面附标准答案的民意调查“包装”了民意,如同掩耳盗铃,是想听听民众真实的呼声与想法,还是“要求”受访民众按照标准答案作案,结果不得而知。
说到民意调查,是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只有民意摸得清、摸得准,作出的决策才能可执行、受民拥戴。如何才能听到民声?知晓民心?只有科学设计、认真执行、准确分析才能知民所思所想,过程中体现的是调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三严三实”中的“严实”体现,应有完善的事前预防和事后追惩,更离不开一颗真心。民众是一个有思维的主体,调查者是服务员,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不把群众当作走程序的道具,才能务实有效的采集民意,不断提升民意的分量,提升决策依据的准确性,改进工作,更好服务。否则,精心组织和安排的民意调查,就会异化成“伪民意”,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呐喊助威,又如何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呢?假借调查民意虚,行强奸民意之实,为自己脸上“贴金”,把群众的意愿玩弄于股掌之间,践踏于泥泞之地,万万不可取。
民意调查问题后附标准答案,难道是一种巧合?想想不是。回应称是“为了配合调查工作而发的宣传材料”,更像是不负责任的推脱。问题出现后不是深入反思自己的不当之处,想想平时工作做得真不真?实不实?群众满意不满意?知晓度高不高?而是找借口搪塞,是否更为不妥。
民意的真实性,源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统一,更源于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是否得到落实,群众是否切身体会到所问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与体验,如果民意调查是私下做大量的“功课”或后附“标准答案”的“走过场”,那么群众就会失去表达民意的动力,民意调查将变成自问自答。
谁是真民意,谁是“伪民意”,答案自在人心,正如文中所言“民意就在那里,无论以什么方式去听,都离不开一颗真心”。
作者单位:福宝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