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爱心寒人心,政府需警惕

[ 作者:于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25 更新时间:2016-01-13 录入:王惠敏 ]

岁末春节前,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都陆续开始了对困难群众的送温暖活动。日前,陕西省一位残疾老大爷收到的爱心捐赠竟然是超短裙,引起大量网友吐槽。记者调查了解到,这样的荒唐事并非个例,扶贫捐赠过程中还曾出现把吊带背心捐给山区孩子、专程去老年看护中心“照相”、捐赠脏内裤等情况……(新华网)

“残疾老大爷竟收到超短裙和超短裤”,岐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牟宏川6日回应,“超短裙是政府代为爱心企业捐赠给老大爷的,系企业行为”。政府的推责之词让人寒心,直击政府对爱心捐赠在管理和监管上的漏洞。政府对爱心捐赠事业和社会平衡之间关系的认知度低,对政府本身应承担的责任意识不强,将会成为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的鸿沟。

献爱心要人人参与,这个宏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时还需政府去连接爱心企业和受助人民,让帮助与被助能够对口,使处在困难中的人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都知道,锦上添花再美也比不上雪中送炭,给困难群众真正需要的帮助,是政府应该做的。社会企业想要献爱心,但不了解受助者的具体情况,往往不能对症下药,而政府恰好能补这个漏洞。一方面,政府对困难群众的需要进行统计,这也是基层的官员干部应当做好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告知企业困难群众真正所需的资源,需要什么就送什么,这样综合两端需要,才能使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既暖了人心,又树立了政府的高大形象,更不会出现销不对路的闹剧。岐山县的推诿之词,实在给政府的脸上抹黑。好的政府应该懂得群众才是社稷之本。政府行为要听民生,为百姓,百姓缺什么,政府要心中有数。

政府还应该制定合理的“爱心企业”评定制度,严厉打击利用爱心作秀的行为,维护受助者的自尊心,杜绝爱心“变味”。对于目的纯洁的爱心捐献,政府要大力支持;但对于功利性的爱心捐献,政府就要下大力气抓现形,以正风气。“‘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年底又来”的公益模式,是对公益行为的亵渎,更是对受助者的不尊重。政府要抓住企业者的心理,企业为什么需要一个“爱心企业”的名义?因为这能为企业赢得好的名誉。好的名誉带给企业的是更大的伊利。企业需要消费者的支持,政府要做好爱心企业把关人的角色,利用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公益行为,不让“捐赠就像扔垃圾” 的事情发生。

政府在爱心捐赠事业上,不是邮递员,而应成为积极的组织者。捐赠的实质是分配部分社会资源,让困难群众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切勿让爱心变成“温柔一刀”,伤到困难群众的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