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西安不少家长为带孩子看一场电影,在寒风中排了两个多小时长队。“学校发的优惠券上还写着要写观后感,可看这电影一个大人一个小孩要60元,感觉上当了!”不少家长抱怨。(2016年1月11日《华商报》)
让学生看电影写影评——观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感悟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通常做法之一;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绝迹。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可为何会让家长抱怨、舆论哗然?在笔者看来,问题出在这优惠券背面的“看完此片后以《我爱我妈妈》为题写篇作文或画幅图画”的内容,以及“学生凭此优惠券可以带一名家长或同学入场观看”价格为60元的套票上。
按说,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要求写观后感也在情理之中。可这学生领到的优惠券既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发的,按学校的说法也不是他们印制的。那么,这优惠券背面的内容是谁炮制的?为何非要让带家长一同观看且套票价格比平时的打折电影票还高?人们不禁要问:这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都是谁在谋利演“双簧”?
面对记者的质询,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所涉及的学校领导,似乎谁都不知情,首先把自己洗得雪白。可从记者了解到的一些细节,又不得不让人疑窦丛生。首先是那个买断了该片版权,刚刚租用电影院的“南阳开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何要登记观看影片学生的学校名称和统计人数?这难道真的不是为了“秋后算账”吗?
其次,如果校领导不点头,仅凭声称为人民剧院的工作人员,就有能力调动各班主任老师集体领券?除非是这学校领导无能,居然管控不了手下的班主任。要说这优惠券是社会人员直接发给学生的,可老师带子女看电影拿的又是免费票,这如何解释?所以,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说不知情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虚妄之言,有如“坟头上撒花椒——麻鬼”。
再者,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组织这一活动,说法固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要说他们一点不知情,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试想,在同一电影院,一天达5000人次的学生带家长的电影专场,是何等的阵势和动静?这么多学校同时组织学生看电影,难道不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总之,这件事确有必须调查清楚。一是看看到底都有哪些人从中得利;二是可以给“上当受骗”的学生及家长一个交待;三是可以起到相当程度的警示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